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穿越千年时空,在革命圣地延安激荡起新的回响。
近日,来自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咸阳师范学院的千余名高校学子们,踏着“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的足迹走进延安博物馆。在这里,他们参与了一场以“西铭贻则 为政以心”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程,完成了一场传统儒家精神与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对话。
![]()
![]()
延安何以承载中国革命13年?
![]()
“延安何以承载中国革命13年?”这个问题,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青年学子们对延安精神的探索之门。站在延安博物馆前,望着苍茫的黄土高坡,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十三载春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却足以让一个政党成熟壮大,让一个民族看见希望的曙光。延安,这片贫瘠却丰饶的土地,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答案就藏在一孔孔的窑洞里,藏在南泥湾开荒的锄头上,藏在小米加步枪的坚韧中,更藏在“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里。
![]()
![]()
组织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
![]()
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学习
从“为生民立命”到“为人民服务”
![]()
课程中,讲师引导学子们思考:张载的“为生民立命”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虽相隔千年,却精神相通。这种相通,是中华文明血脉中永不褪色的为民情怀。
在张载的哲学体系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百姓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伙伴。而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将这一朴素的人本思想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升华,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
除了这场让青年学生们热血沸腾的课程以外,延安博物馆还准备了多种活动,让延安之行仪式感满满!
一、旗帜飘扬:新时代青年的延安誓言
“我宣布,‘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正式开营!”咸阳师范学院学工部部长段力雄的发言在博物馆广场上空回荡。随后,延安博物馆馆长徐林将鲜艳的营旗授予学生代表,咸阳师范学院校学生会主席黄宇轩同学郑重接过旗帜。
![]()
![]()
230余名咸阳师范学院的学子肃立广场,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这面旗帜,传递的不仅是一次活动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
二、黄土高坡,重新燃起热血的鼓声!
西安体育学院的108名学子,用激昂的腰鼓表演,敲响了新时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回应。鼓声震天,步伐矫健,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着青春的活力与传承的决心。
![]()
![]()
此次思政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室界限,将课堂搬到博物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学子们在参观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互动中升华。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模式,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了青春血脉。
延安精神的本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这些精神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对于当代青年而言,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奋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