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昌桂,1914年3月25日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涅田镇洋溪新居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贫,只读半年多私塾便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上山砍柴、看牛。13岁时,父亲送他到邻村学木匠。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后,汪昌桂参加了儿童团、少先队,后加入赤卫队。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三十一团战士、副班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汪昌桂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汪昌桂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过湘江时脸颊被子弹击穿,倒在血泊中,幸好救护人员及时赶到进行急救,打针包扎后用担架抬着继续前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红四军四师十二团一营副营长。2月20日第十二团奉命冲出遵义南面,向围城之敌王家烈部右后侧进攻,他指挥一个排击退敌一个营几次进攻,然后指挥一连歼敌一个营,为此役获得击溃敌吴奇伟军和王家烈部共8个团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佯攻贵阳向西北方向前进时,第一营为先头营,汪昌桂率第二连作前卫,一枪未放,俘虏敌人一个连。同年10月,汪昌桂任陕甘支队十大队作战参谋,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带领第二连上山为主攻,打掉敌排哨及驻连部的两个排之后,全连向敌营冲去,插进直罗镇街心敌师部驻地,随后第十大队占领敌指挥机关,全歼敌第一O九师,击毙其师长牛元峰。毛泽东评价说:“直罗镇一仗,给我们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举行了奠基礼。”
1937年9月,汪昌桂入延安抗大学习,任抗大第四大队队长兼战术教员。1939 年12月,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三十二团参谋长、团长。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7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0月,汪昌桂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1945年5月,任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湘鄂赣军区鄂东军分区第七团团长、第四军分区第八团团长。主力继续南下后,所部留在蒲圻、嘉鱼两县单独活动,当进入陆溪口地区后,得知当地除日、顽军外,还有土匪20多股,经常袭击游击队,残害百姓。汪昌桂奉命指挥部队首先歼灭股匪中最大的一股“锤子兵”,围困“锤子兵”9天迫使土匪下山投降,不到一个月时间即将股匪全部肃清,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全歼当地日军。8月,率部进入嘉鱼城,建立了根据地。
江汉军区四分区部分领导留影。左起:李炳南、李庆柳、汪昌桂、彭天琦、邹必非,前幼者为邹必非之子邹力陆。
![]()
江汉军区四分区部分领导留影。左起:李炳南、李庆柳、汪昌桂。
1945年10月,汪昌桂任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八团团长、干部队队长。1946年6月,参加中原突围战役,在抢渡襄河中,指挥所部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渡河的艰巨任务。在陕南上戈镇战斗中,率1个营兵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全歼守敌,受到李先念司令员的表扬。到达陕南后,任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七团团长。11月初,国民党洛阳专署调集9个县的保安团,企图对陕南军区实行封锁。汪昌桂奉命精心组织战斗,用了半个月时间,横扫400余里,击退9县保安团,摧毁敌封锁线,解放了7个镇的地区,为陕南军区创造了较为安全的环境。1948年春,汪昌桂奉命参与组建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襄西军分区),在干部少、条件差、困难多的条件下,胜利地完成了组建任务,同年7月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正式成立,汪昌桂任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汪昌桂任宜昌军分区司令员兼宜昌卫戍区司令员,广东高雷军分区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汪昌桂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78年5月,汪昌桂离职休养。
1987年4月29日,汪昌桂在武汉逝世。享年73岁。(据童来喜等主编《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等改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