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老武这篇文章讲的是欧盟拟强制成员国移除华为中兴通信设备,无安全实锤,受美方推动及自身战略焦虑影响。
此举损人不利己,中方反对并呼吁公平营商环境。
![]()
最近欧洲那边又出了件让人看不懂的事,欧盟委员会正琢磨着强制所有成员国,把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从电信网络里逐步拆掉。
![]()
消息是彭博社10号捅出来的,援引的是内部消息人士的说法,一出就搅动了中欧之间的外交池水。
等到11号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林剑的回应直接点透了这事的本质,就五个字:损人不利己。
![]()
咱们普通人用着5G刷视频、连智能家居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中国的通信设备早就成了欧洲数字基建的一部分。
现在欧盟突然要搞“一刀切”的封杀,既不讲法律依据,也拿不出任何安全问题的实锤证据,纯靠行政命令硬来,这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
要弄明白这事的来龙去脉,得从欧盟到底想干什么、中企在欧洲到底做了什么,还有这么干的代价说起。
先说说这事儿的起因,欧盟委员会这次的提议不是临时起意,近几年不少欧盟国家在美国的游说下,就开始限制华为和中兴参与5G建设。
![]()
但之前都是各国自己搞,像英国、瑞典早就有类似动作,而这次是要把这种限制升级成欧盟统一行动,甚至连非欧盟国家都想施压,不配合就停掉投资项目。
这种越界管闲事的做法,连欧盟内部都有反对声音,西班牙就是典型代表,西班牙和华为合作多年,几个月前还刚签了上千万欧元的合同。
![]()
当地运营商心里门儿清,换成欧美供应商,成本至少得涨一大截。西班牙政府也做过全面审查,确认合作没有安全风险,甚至明确表示愿意自己承担责任,可欧盟委员会就是不松口。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根本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布鲁塞尔想把控制权攥在自己手里,再加上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
![]()
美国对华为中兴的打压早就不是秘密,特朗普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一直不允许盟友跟中国企业走得太近。
有意思的是,欧洲政客对美国当年的棱镜门事件还心有余悸,知道美国才是真正监控盟友的主儿,却不敢说半个不字,反而对着提供优质服务的中国企业喊打喊杀,这双标玩得实在溜。
![]()
欧盟口口声声说中国企业有安全风险,可查了这么多年,连一份像样的证据都拿不出来。
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花了三年时间审查,结论是华为设备不存在后门;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的监控数据更直接,显示中国设备的安全漏洞率比欧美产品还低。
这些实打实的调查结果被故意无视,说白了就是把经贸问题往政治和安全上扯,为保护主义找借口。
![]()
要知道,华为和中兴在欧洲深耕二十年,早就不是简单的设备供应商。从柏林的智能工厂到马德里的远程医疗中心,欧洲城乡的通信网络,很多都是这两家企业搭建的。
华为在欧洲有超过1.3万名员工,70%都是本地人,给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
中兴在欧洲的研发中心每年能出数百项专利,和爱立信、诺基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推动着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更关键的是性价比优势,中国设备比欧美同类产品便宜30%到40%,这对预算紧张的东欧国家来说太重要了。
![]()
捷克一家电信运营商的负责人就说过,要是没有华为,他们的5G部署至少得推迟三年。
华为早在2005年就成了欧洲最大运营商沃达丰的合作伙伴,之后一步步进入西班牙、希腊、匈牙利等国市场,靠的全是合规经营和优质服务,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
那些已经试过强行移除中国设备的国家,早就尝到了苦果。
英国2020年启动华为5G清零计划,原本预计花20亿英镑,实际投入还在增加,网络建设进度直接落后原计划18个月。
![]()
更讽刺的是,接下英国订单的瑞典爱立信,因为产能不足,居然要从中国进口组件,搞出“中国制造-瑞典贴牌-英国安装”的荒诞戏码,这哪里是去风险,分明是给自己添堵。
要是欧盟真的在全欧洲推行这一政策,代价会大到难以承受。
![]()
欧盟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测算过,全面排除中国设备会让欧洲5G建设成本增加620亿欧元,平摊到每个欧盟家庭,相当于要多掏120欧元。
现在欧洲还在能源危机里没缓过来,老百姓电费燃气费都在涨,再额外承担这笔通信成本,无疑是雪上加霜。
![]()
欧盟之所以这么执着,深层原因是自身的战略焦虑。这些年欧洲科技和产业创新乏力,加上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的冲击,单一市场的缺陷也暴露出来。
为了找回竞争力,欧盟提出了“开放性战略自主”目标,说白了就是想在关键领域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可减少依赖不是靠封杀别人,而是要靠自己创新,靠公平竞争提升实力。
![]()
欧洲政坛的右转也加剧了这种保护主义倾向,今年9月以来,德国选择党在州选举里大获全胜,法国右翼势力抬头,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极右翼政党都在议会有了席位。
这些政党总把经济衰退归咎于外部因素,主张用保护主义政策关起门来发展。
![]()
德国前欧洲议会议员赫尔穆特·朔尔茨说得很实在,欧洲企业在创新上跟不上,连汽车电动化转型都慢半拍,这种焦虑之下,就把中国产品当成了替罪羊。
可欧盟好像忘了,中欧经贸关系早就深度绑定,一损俱损。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同时还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
![]()
再过不久就是2025年,正好是中欧建交50周年,原本是深化合作的好时机,却要因为这种不合理的限制蒙上阴影。
就拿中欧班列来说,2024年全年开行了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和9%,已经能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是联通亚欧的重要动脉。
![]()
在绿色转型领域,双方合作潜力更大,中国的光伏产品、储能设备技术好、性价比高,能帮欧洲解决能源转型的燃眉之急。
而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技术,也符合中国产业升级的需求,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难道不比搞封锁强?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董一凡说得好,欧盟应该客观看待中欧合作,多考虑欧洲产业和人民的福祉,别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
这话点到了关键,欧洲普通民众需要的是稳定的通信服务、更低的消费成本,欧洲企业需要的是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多的合作机会,而不是政客为了政治私利搞出来的封锁闹剧。
![]()
现在全球都在搞数字化转型,技术进步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能实现的,欧盟要是真把华为中兴踢出去,短期内要承担巨额成本,延缓5G部署进度。
长期来看,会打破行业竞争格局,阻碍技术创新,最终丧失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这种既伤害中国企业利益,又损害自身发展的事,不是损人不利己是什么?
![]()
林剑在回应里还提到,希望欧盟给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这不仅是中方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
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人为割裂市场、破坏国际分工,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
欧盟现在站在一个关键路口,是继续享受数字化红利,还是被迫承担更高的通信成本,是抓住建交50周年的契机深化合作,还是被保护主义裹挟走向封闭,全看他们怎么选。
毕竟技术封锁从来不是单行道,把别人拒之门外的同时,也可能关上了自己进步的大门,希望欧盟能早点清醒过来,别等到付出更大代价才追悔莫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