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奥和普利西奇是阿莱格里心目中的锋线参照系,但他们并肩作战仅持续了赛季初的17分钟。在本赛季的头三个月里,阿莱格里迫于形势进行了多种尝试,试验了另外七对锋线组合,甚至常常需要改造边路球员和中场球员来客串。让我们来逐一审视这些组合。
![]()
莱奥-萨勒马克尔斯(57分钟)
在2-1战胜佛罗伦萨的比赛中,莱奥和萨勒马克尔斯的位置比往常更加靠近。比利时人顶替了受伤的奇克,但未能产生影响。事实上,比赛中阿莱格里多次示意他拉边,以避免堵塞中路空间,那个区域本应留给莫德里奇、里奇和福法纳来掌控。
![]()
总之,这次锋线实验(持续到第57分钟)并未奏效:莱奥显得孤立无援,得到的支持太少。希门尼斯在比赛一小时登场改变了局面,并赋予了葡萄牙人更大的自由度,后者最终用梅开二度决定了比赛。
希门尼斯-奇克(65分钟)
这一实验始于联赛第三轮米兰对博洛尼亚。英格兰人比墨西哥人的位置稍靠后,而后者在那场比赛中两次击中门柱,还错失了一个空门绝佳机会。奇克则在其跑动中展现出智慧,头球颇具威胁,并且擅长策动反击。
![]()
不仅如此,这位前切尔西球员多次尝试直塞防线空当寻找希门尼斯,但后者在那场比赛中与比赛脱节,未能与队友形成有效配合。他们的共存仅持续了65分钟。
恩昆库-希门尼斯(77分钟)
他们有两场比赛在相同区域活动。第一次是米兰3-0战胜莱切的意大利杯赛,两人均取得了进球。不过在61分钟的搭档时间内,他们并未展现出心有灵犀的默契。
![]()
事实上,法国人在左路相当活跃,还击中了一次门柱,而墨西哥人则技术失误频频。两人在对阵亚特兰大的最后十六分钟再次被一同派遣上场,总计搭档77分钟。未能留下深刻印象。
希门尼斯-萨勒马克尔斯(77分钟)
在八月底战胜莱切的比赛中,米兰的锋线组合交由希门尼斯和萨勒马克尔斯。比利时人在墨西哥人身后活动,而后者在比赛中履维艰。那场比赛中,米兰难以有效地将球输送给他们。
![]()
萨勒马克尔斯被迫在中路和边路区域之间来回奔波,以"清空"中场中路。希门尼斯太过孤立,浪费了一次面对门将的绝佳机会,并且未能与比利时人建立应有的联系。自那场比赛以后,两人再也没有并肩作战过。
莱奥-希门尼斯(155分钟)
莱奥-希门尼斯组合诞生于米兰对佛罗伦萨比赛的最后半小时。在此之前,使用萨勒马克尔斯作为前锋的进攻效果不佳。希门尼斯的登场赋予了莱奥更大的自由度,后者更倾向于拉边,将禁区中央区域留给他的锋线伙伴。从那一刻起,比赛节奏改变,希门尼斯制造了制胜点球,由莱奥亲自主罚命中。
![]()
他们共同出场总计155分钟:在对阵比萨和亚特兰大的比赛中他们首发出场,但表现并未完全令人信服。他们在场上距离过远,在传跑配合上缺乏联系,难以成为扭转米兰进攻局面的那个组合。
莱奥-恩昆库(174分钟)
实质上,这是两名被改造为前锋的边路球员。显然,在阿莱格里的双前锋体系中,莱奥的角色诠释是非典型的:他拉空禁区,游弋到左侧。他和恩昆库在米兰对阵罗马和帕尔马的比赛中首发,但并未给人特别合拍的感觉。
![]()
两人都喜欢脚下有球,在出球前至少进行两到三次触球。然而,当他们搭档锋线时,米兰非胜即平。两人共同出场时间总计174分钟。
普利西奇-希门尼斯(360分钟)
随着莱奥在八月份受伤,希门尼斯在普利西奇身边一直是首发选择。在意大利杯和联赛中,他们共同出场360分钟,超过其他任何组合。然而,特别的数据点在于他们联手创造的进球数:一个。那是在意大利杯首秀对阵巴里的比赛中,由普利西奇接圣地亚哥的助攻打进。
![]()
自那场比赛以后,两人再无联袂出场。美国人继续独自进球(7场意甲4球),而墨西哥人则持续进行着牺牲性的工作,旨在为他的锋线伙伴拉开空间。他们作为首发搭档出战了对阵克雷莫内塞、乌迪内斯、尤文图斯和那不勒斯的比赛,战绩为一负、两胜和一平。
他们或许不是进球双子星,但两人都证明了能够良好共存。当他们出现在锋线时,整个米兰队都从中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