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大路上的麒麟啤酒的广告牌,由于老照片印刷质量的差异,其表现出的大多是笼统的样子。尤其是一些后期上色照片,给人感觉它只是一个黄底红字的大招牌而已。然而有些清晰度较高的上色照片,则能隐约看到深色的字体是悬在一个铁框架之上。
![]()
1935年,日伪当局从日本驻吉总领事馆(今财富广场购物中心)向东莱门外(今江城广场)铺设了一条新道路。因新道路位于商埠大马路以南,于是名为南大路,也叫南大马路,俗称南马路。由于当时江南地区已被规划为新的市区,且兴建吉林大桥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连通火车站与江南地区的南大路也被日本殖民势力赋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妄图在这里建设起一个由大机构组成且“充满朝气”的中央商务区。
就在当年南大路紧锣密鼓的建设时,一个颇具时尚气息的广告牌在南大路公会堂电影厅的楼顶被竖起,此前的吉林城未见有过楼顶竖立广告牌的情况。从目前可见南大路老照片中,这个广告牌极其醒目,但就广告牌而言,就几乎和电影厅建筑本体一样高。通过上色老照片可知,广告牌上是红色的日文字母:“キリンビール”(第五个字母为竖写)。
![]()
这个广告牌实为当时日本麒麟啤酒所立。“キリン”为日语麒麟的发音,“ビール”则是日语借英语单词BEER的发音,即啤酒之意。关于麒麟啤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1907年日本麒麟麦酒株式会社在日本正式成立(当时日本人将啤酒叫做麦酒)。上世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麒麟麦酒株式会社与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曾在中国的奉天(今沈阳)合资成立满洲麦酒株式会社。当时这个株式会社设有两个工场(都在今沈阳市铁西区),其中麒麟麦酒负责建设第二工场,专门生产麒麟啤酒 。在抗战期间一度占据伪满洲国啤酒产量的四分之三。
![]()
![]()
![]()
![]()
前不久在一本日伪时期资料的插图上,再次看到了这个广告牌。照片是站在伪满电业船型楼上拍摄的,由于是侧向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广告字确实是悬挂在一个铁架之上,而且广告字为双面,即除之前看到的南侧字体外,北侧也有同样的一列“キリンビール”。广告字与铁架之间镂空,就此也可以判定这个广告牌不存在黄底色。
尽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照片中就见到了麒麟啤酒的广告,但是在当时的吉林,啤酒应该是殖民者钟爱和消费的酒水,普通百姓应该很难接受啤酒泛苦的怪异味道。
![]()
其实关于麒麟啤酒与吉林市的羁绊还有很多。在历史上,吉林的英文写为KIRIN,这种写法为“威妥玛拼音法”对中国地名的书写方式,曾是解放前国际公认的标准写法。1958年,中国政府通过汉语拼音方案后,吉林被写作JILIN,KIRIN除在电信等极少数场合使用外,逐步退出了历史。1977年起,联合国决定正式改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大陆地名,JILIN的写法获得了国际认可。
被中国放弃使用后,KIRIN这个词汇并未消失。不知道是不是麒麟啤酒获悉中国变KIRIN为JILIN后,才使用的KIRIN这个单词,或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纠葛故事,总之KIRIN一词不再属于中国吉林市后,反被麒麟啤酒继承,开始成为日本麒麟啤酒的英文名称。
因此数年前,当我发现这个情况后,在和友人畅饮麒麟啤酒时,便戏言喝的是吉林啤酒。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