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我来自易县,是“满族结绳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小时候看太姥姥编绳,我觉得很神奇,几股彩线在她手里绕来绕去,一会儿就能变成漂亮的平安结、吉祥结。我爱上了这门手艺,常常在学习之余帮着编织些装饰品,身边很多亲友喜欢把它们挂在钥匙、背包上。
带着一个“红绳梦”,2008年,我开始在北京摆摊,后来又到商场开了自己的小店,专营绳结饰品。2015年接触电商平台后,我的“小瑞绳饰手作”品牌,以“原创设计+纯手工定制”定位开拓销售渠道,知名度不断提升,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的线上店铺冲进淘宝饰品排行前50名。
事业小有所成,一个新的想法渐渐占据了我的内心:在家乡梁格庄村,那个山里的小乡村,乡亲们的日子还不宽裕,我想返乡创业,带着大伙儿一起致富。2017年,我回到老家,成立河北诚瑞轩首饰有限公司。
然而,没想到的是,回到家乡后,困难一个接一个。因为公司迁址,原有的编绳技艺老师大多选择离开。梁格庄村以及附近村民,对公司不了解,我们在招聘上颇费周折,好不容易招来的一些员工,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公司供货速度受到严重影响。
后来,我们组建了一支“跑村队”,面向居家农村妇女开展手工编织义务培训活动。有村民说我们是骗子,觉得赚钱哪有那么容易;有的村位置偏,团队冬天进山碰到下雪天,曾被困在路上5个多小时;村与村之间,人员较分散,我们一天跑好几个村子,每村却只有几个人,培训效果有限……
2018年,我和朋友聊起来,说干点儿事咋这么难?他建议我寻求相关部门、村委会帮助。在朋友介绍下,我来到全山庄村,说明来意后,村委会大力支持,第二天我们就带着编织材料,到村里做起公益培训。
传统结绳技法复杂,新手多是“一看就会,一编就废”。于是,我们把复杂的结绳步骤分解成“红线绕圈—黄线穿线—绿线拉紧”三步,用不同颜色丝线标记步骤,学员按颜色顺序操作,3天就能独立完成编织。
为了避免“培训热闹、增收冷清”,我还自创了一套机制。首先是免费领材料包,村民可先领材料回家试编,合格后再结算工费,打消大家“怕赔钱”的顾虑;接着是按劳分级,设立“初级—中级—高级”考核,通过者工价从每条3元涨到10元。最后是能人带头,我们培养了10名乡村导师,每人负责带动3到5家,形成“传帮带”网络。如今,连村里60多岁的老人都能靠编基础手链,一个月赚300块钱。
户传户、村传村,有些村民学会这门技艺,主动加入公益培训队伍,免费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上课。各村委会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为培训团队提供场地。
渐渐地,我们的团队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所熟知。这几年,公司在全山庄村、太平峪村、小龙华村等20个村建起手工绳结编织基地,并与村民签订加工回收协议。通过参加培训,900余名农村妇女成了编织能手,有了稳定收入。我还鼓励她们在自己家里成立家庭微工坊,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增收。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残疾人公益培训,帮助10多名残疾妇女掌握一技之长,解决生计难题。
增收不能只是一时的,要保持长久。最近两年,我把重心放在了创新产品、开拓市场上。我从在工作室就业的村民中选拔了4个人,组建设计小组,大家的创造力都很强,接下来,我们计划再多组织一些村民到设计小组学习,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
回顾来时路,我觉得编织绳结,就是在编织美好。我期盼着,未来可以用彩绳帮助更多人编织出幸福生活。
(董新瑞 作者系河北诚瑞轩首饰有限公司创始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