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中国讲座时,台下学生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这位剑桥毕业的教授研究中国30多年,写过《当中国统治世界》,但他最想搞懂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几千年都没散?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这些曾经辉煌的文明,如今只剩下博物馆里的展品,可中国不一样,不仅没消失,还发展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马丁·雅克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大半辈子。
有次他向中国朋友请教,对方笑着说:“这有啥难理解的?”这句话反而让他更困惑了,在西方学者眼里,一个国家能维持几千年统一简直不可思议,可中国人觉得这很正常。
马丁·雅克提出了一个概念:中国是“文明型国家”,他借用美国学者的说法解释,西方国家主要靠制度和法律维系,中国则是靠文化认同,一个新疆人和一个广东人说话可能听不懂,但写出来的字都能看明白。
汉字在这里起了关键作用,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不管朝代怎么换,汉字一直在用,马丁·雅克第一次发现这点时很震惊,他说汉字就像国家的操作系统,只要这个系统不崩溃,国家就有凝聚力。
相比之下,罗马帝国用的拉丁语后来分化成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帝国也就跟着四分五裂,欧洲各国语言不通,很难真正统一,而中国人不管在哪儿,拿起笔就能交流。
地理环境也帮了大忙,中国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是高原,北边是沙漠,南边是丛林,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圈,内部的黄河、长江像血管一样把各地连起来,物资能流通,人员能往来。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修了都江堰、大运河这些水利工程,粮食能从南方运到北方,军队能快速调动,管理成本大大降低,马丁·雅克感慨说,欧洲国家控制几百公里都费劲,中国几千年前就能统一调度那么大的地盘。
制度设计上也很聪明,秦朝搞的郡县制把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官员由朝廷任命。到了隋唐开创科举制,普通人只要读书考试就能当官,打破了贵族垄断,这套制度让有能力的人都往国家体系里钻,自然不会想着分裂。
儒家思想也起到了粘合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只是口号,而是一整套价值观,它让老百姓觉得国家和家庭是一回事,国家乱了家就不安稳,所以必须维护统一。
历史上虽然经历过分裂,但每次最后都会统一回来,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乱了几十年最终还是合在一起,马丁·雅克说,这种“统一惯性”在其他文明里根本看不到。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没能改变这个规律,元朝、清朝入主中原后,发现中国这套文化和制度太好用了,干脆自己也用起来,蒙古人、满族人慢慢被汉化,最后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到了现代,这种统一逻辑反而更强了,高铁把全国主要城市连成一张网,坐高铁从北京到广州只要8小时,南水北调把长江水引到北方,特高压电网让西部的电能输送到东部,这些超级工程不只是基础设施,更是把国家各个部分紧紧绑在一起。
马丁·雅克还注意到中国的教育,不管哪个省的课本,都会讲中华民族的历史,都会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他说这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文化认同的代际传递。
欧盟想搞一体化,结果各国语言不通、利益不一致,整合起来很困难,英国脱欧就是个例子。可中国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各地虽有差异但大方向一致,执行效率高得多。
脱贫攻坚也展现了这种统一的力量,东部发达省份对口支援西部,几百万人从贫困地区搬迁到新家园,这种全国一盘棋的动员能力,在其他国家很难想象。
马丁·雅克写到最后说,中国的统一靠的不是武力压制,而是文化、制度、地理和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套体系是五千年慢慢形成的,别的国家学不来也复制不了。
他承认自己可能这辈子都研究不透,因为他不是中国人,没法真正体会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但他明白一点:只要文化还在、文字还在、认同还在,中国就不会散。
对中国人来说,国家统一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可对西方学者来说,这是个需要用一辈子去研究的谜题。这种认知差距本身,就说明了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
“这英国老头算是戳到点子上了!我爷爷就常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咱中国就是能一次次把碎了的盘子重新粘起来。”
“去年我去山西出差,跟个维吾尔族大叔用手机打字聊了一路,他给我比划“咱们的文字两千年前就长这样”,当时就觉得汉字真是穿越时空的Wi—Fi信号。 ”
“楼上说得对,你看欧洲修条铁路能吵十年,咱们“八纵八横”的高铁网都修到边境线了。为啥?因为从秦朝修驰道开始,中国人就明白“要想富先修路”是刻在DNA里的道理。现在坐高铁从哈尔滨到广州,就像在同一个省溜达,这种空间压缩术才是真正的统一神器。”
“其实老外想不通很正常,他们历史书翻三页就到底了,咱们光《资治通鉴》就够砸核桃用。我闺女小学课本里既有“羌笛何须怨杨柳”,也教“彝海结盟”,这种文化搅拌机的功力,哪个文明能比?”
“说到点子上了!去年在丽江见过纳西族奶奶用东巴文写“中华民族一家亲”,这种文化包容性绝了。不过有些西方学者非要套他们的“民族国家”理论,就像用叉子吃汤圆——压根不是一套工具。 最让我感慨的是马丁教授提到“中国人把统一当默认设置”。”
“确实啊,咱们过年抢票挤成沙丁鱼罐头也没人怀疑“国家会散架”,但看看欧洲,欧盟开个会光翻译耳机就要准备二十多种语言。 ”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可能体会不深。我太爷爷经历过军阀混战,他说那时候“兵过如篦,匪过如梳”,所以特别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稳定这么执着。”
“现在刷短视频能看到喀什姑娘跳新疆舞顺便带货全国包邮,这就是现代版的“车同轨”啊! 不过有个疑问:如果未来人类都住火星了,咱们这套文明逻辑还能管用吗?毕竟马斯克都说要搞星际部落了。”
如果给你三分钟向马丁教授补充一个中国长存的秘密,你会说哪个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信源: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学奥秘 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