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Eastland
头图|AI生图
中国新能源车和充电桩保有量“比翼齐飞”,车桩比逐年下降:
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492万台、168万台,存量车桩比3.1:1。 两年后的2022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达1310万台;充电桩亦增至520万台;存量车桩比降至2.5:1。 再过两年,到2024年末,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保有量分别增至3140万台、1308万台;存量车桩比降至2.4:1。
截至2025年6月末,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689万台,充电桩保有量约1604万台,存量车桩比跌至2.3:1。
![]()
但是,仅凭车桩比下降,不区分公桩、私桩,得出充电难题日益缓解的结论,就大错特错了。
存量车公桩比不降反升
截至2024年末的1604万台充电桩中,有1194万台是“私桩”,无桩车主只能依靠公桩补能。好比老李家申请困难补助,有人说“隔壁老王家很富裕呀”,王家的钱凭什么给李家用?
私桩通常在购买电动车时由厂家赠送或捆绑销售,除非没有固定车位或受限于小区电力容量,不然车主肯定会选择安装(不装白不装)。
因此多年以来,私桩增量一直大于公桩。例如:
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为1286.6万台;私桩、公桩分别增加373万台、85.3台; 2025年H1,新能源车销量693.7万台,私人桩增加244万台,公桩只增加51.7万台。
![]()
研究充电难的解决之道,应剔除私桩及配建了私桩的新能源车。因为这些车主不会把私桩给大家用,也很少使用公桩。
有三个变量值得关注:
第一,多少车主在购车时配建了私人充电桩。2021年这个比例只有17%,2025年H1增至35%(≈244/694)。这主要得益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新增公桩与新增无桩车的比例。如果小于1,则充电难不会缓解。以2025年H1为例,售出694万新车。其中244辆配建了充电桩,“无桩车”增加了450万台。公桩增加52万台,仅为无桩车增量的11.5%。 第三,存量车与公桩之比。2021年这个比例是6.5:1,2025年6月末提高到9:1。
![]()
新建公桩的速度“追不上”卖车速度,充电终端总数增长了,但无桩车主的充电难题并未得到缓解。
中国每年生产3000万台汽车,公共充电桩只增加85万台,症结不在产能而是投建、运营公共充电桩的效益不理想。
特来电的效益
特税德(SZ:300001)通过旗下“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来电”)开展电动汽车充电业务。
截至2025年6月末,特来电运营公共充电终端79.2万台,市场份额约24%,排名全国第一。2025年H1,充电量超过85亿度,市场份额约23%,排名全国第一。
以期初、期末充电桩均值为分母,计算单桩运营数据:
2023年,期初、期末充电桩数量为44.3万台,全年充电量约为93亿度,收入41.3亿元。每台充电桩每日充电量为57.5度、收入25.5元; 2024年,期初、期末充电桩数量为61.6万台,全年充电量约为130亿度,收入48.9亿元。每台充电桩每日充电量为57.7度、收入21.7元; 2025年H1,期初、期末充电桩数量增至75.1万台,上半年充电量达85亿度,收入18.4亿元。每台充电桩每日充电量为62.6度、收入13.6元;
单桩充电量上升的主因是技术进步——2025年6月末,直流快充终端达47.5万台,较2023年末多16.2万台。
造成单桩收入(服务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扩张过程中与合作伙伴分肥:
截至2025年6月末,与政府投资平台、公交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达190家; 与70多家车企战略合作,建成充电站2400座、充电终端超过1万个; 与保险公司、快消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为合作伙伴的用户提供充电服务。
![]()
2025年H1,特来电运营近80万台终端,平均每台每日服务一辆车(日均充电量为62.6千瓦时)、到手服务费13.6元、毛利润4.1元。
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运营80万桩,每桩每天却只有4元毛利润。哪怕用白色油漆在路侧画10个车位,也不至于每天只赚40块钱。
所以,存量车公桩比上升是有道理的。但即便这个比例达到9:1,投入产出比仍然难以吸引资金大规模进入。
快速补能是胜负手
1)充电桩运营平台商业模式巨变
燃油车补能
根据《中国石油2024年年报》,旗下2.24万座加油站,单站日均加油9.05吨(约1.25万升)。按每车加油50升计算,每天服务250辆。假设每座加油站配备8把加油枪,则每把枪每天服务30台车。
另据公开数据,北京约有1000座加油站,燃油车保有量约500万辆。假设每座加油站配备10把加油枪、每台车每10天加油1次,每把枪每天服务约50台车。
粗略总结:全国范围内每把加油枪每天服务30台车、北京地区可达50台车。
新能源车补能
我们看三组数据:
全国,截至2025年6月末,存量车公桩比9:1。假设每辆新能源车平均5天充电一次,每桩每天服务不到2台车; 《特来电2025年中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运营近80万公桩,平均每桩每天服务1台车(日均充电量为62.6千瓦时); 截至2025年10月,北京地区新能源车保有量120万台,私人充电桩约28万个,无私桩新能源车约92万台,公共充电桩约9万台,如果5天充电1次,每桩每日服务2台车。
现在充电桩的经营情况,好比一个为上班族提供豆浆、油条的早点摊儿,每天只服务两位顾客。如果充电像加油那样快,每个充电终端每天服务30-50台车,运营方经济效益将大为改观。
2)主要问题不是充电桩少,而是充电慢
不要低估用户的里程焦虑。插电混动车以及采用落后技术的增程车大行其道、车企趁碳酸锂(动力电池主要原料)价格暴跌竞相推出长续航车型成为风潮,都是很好的佐证。
产生里程焦虑的根源是充电费时费力(包括排队等待)。例如,容量75千瓦时的电动车电池,从20%电量充到80%,需要充入60千瓦时。
基础充电桩(30~60kW)最快1小时; 高效快充桩(120kW)需要30分钟; 超级快充桩(250kW)需要15分钟; 升级版超快桩(600kW)需要6分钟; 兆瓦闪充桩(1000kW)需要3分半。
目前,全国1800万台充电桩的平均充电功率仅为44kW,即便不用排队,充60度电仍需1小时。补能不方便成为发展新能源车的最大障碍。插电混动、增程试图绕过,建充电桩则是正面强攻。
过往十年的实践说明,光靠多建充电桩不能解决问题。充电功率低、速度慢不仅车主体验差,也是充电桩平台运营方效益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油电同速”是一场补能革命,意义深远(以北京为例,1万把加油枪能为500万燃油车主免除里程焦虑。假如充电和加油一样快,新能源车保有量再翻几倍,现有的9万个公用充电桩绰绰有余)。
3)双向奔赴
政府大力推进
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充电桩总数达1806万个;其中,公共桩447.6万个;平均充电功率44.4kW。
2025年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充电设备接入需求被正式纳入配电网规划。
方案提出:2027年建成2800万个充电桩(2025年6月末保有量约1600万个)。基建狂魔实现这个目标不成问题,关键是提高补能速度。全国10万个加油站,不超过100万把加油枪,能服务3亿多辆燃油车。近450万个公共充电桩,却无法让不到4000万新能源车解除焦虑。#“大电池”盛行是佐证#
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截至2025年5月,超级快充桩保有量为3.7万个。根据六部委方案,2027年超级快充电桩(单枪250kW以上)超过10万个;升级改造800伏以下的充电平台;推广充电和加油一样快的“即充即走”模式。
车企产品要跟上
“即充即走”不仅靠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普及,厂家也要着力提高电气架构电压和电池充电倍率,与充电设施“双向奔赴”。
以下表格将16款代表车型分为五个层次:
L0:星愿等,快充功率小于60kW; L1:秦L、零跑、蔚来ET5等,快充功率介于100kW~150kW之间; L2:问界、智界、Model 3/Y、智已、腾势,快充功率介于 200kW~270kW之间; L3:小鹏P7、尊界S800、小米YU7,快充功率超过340kW(均采用800V高压平台): L4:唐L、汉L,快充功率1000kW(两款车均采用1000V高压平台)
![]()
2025年3月,比亚迪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已应用于2025款唐L、汉L。随着车型更替,一两年内比亚迪旗下所有纯电动车型将陆续搭载兆瓦闪充技术,配备储能设施的闪充站将随之铺开。
此外,由于具有“双枪充电”功能,在250kW终端(2027年超过10万个)上可实现500kW充电功率,充50度电不过6分钟。
“补贴革命”是胜负手
快速补能(油电同速)是解决里程焦虑的终极方案(与固态电池不矛盾)。
智驾与补能便利性,哪个是新能源车企竞争的胜负手?
首先,新能源车下半场是智能化没错。但智能辅助驾驶仅仅是智能化的一部分!车身智能化控制(纵向、横向)、电机扭矩输出智能化控制都能大大提高驾驶安全性,都是智能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智驾与补能便利性,谁的易识别差异大,谁就是!
车企之间智驾水平的差异正在缩小,各种“专业测评”被质疑“不公平”成为常态。不久的将来,智驾将成为标配,主流玩家间的差距更加难以识别。除非承诺兜底,否则都是半斤八再。
补能则不然,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充电5分钟“拔枪”与“要等二三十分钟”之间差距一目了然?
所以,补能便利性是新能源车竞争的胜负手。
2027年末建成的10万个超级快充桩,每桩每天理论充电量6000千瓦时,每辆车充60千瓦量,每天最多服务100辆车,补能效率不输加油枪(每天服务30~50辆燃油车)。100万把加油枪能服务3亿辆燃油车,那么10万台超级快充桩就能为3000万辆新能源车解除里程焦虑。
现在,大多数厂家还在乐此不疲地上大电池,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方法,而且只能缓解不能解除里程焦虑。
两年后,竞争形势将大不相同——不看电池大小,看充电功率。#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妙投行业研究交流群▪ ———
上证指数一路狂飙突破 4000 点,可多数散户的账户却没啥起色,问题出在了哪儿?
一是板块轮动节奏难把握,二是信息获取不及时。
别着急,妙投社群有专业的投研团队,实时解读股市动态,为你的投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可立即加入
当「我」盯着K线图纠结买不买时,手机里的 “AI选股” 已弹出一堆推荐;当「我」还在翻财报找线索时,智能投顾说 “已为你调仓避开风险”。
你用 AI 炒过股吗?它帮你赚了,还是让你踩了坑?
来聊聊「你」和AI在股市里的那些事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