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冯 冰 王泽昊
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树枝,果农穿梭林间,忙着摘果、剪柄、装筐。在陕西榆林市横山区,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山峁迎来苹果采摘季,昔日“荒沙梁”如今成了“花果山”。
“陕西传统苹果主产区集中于渭北一带。近年来,苹果种植带一路北扩抵达毛乌素,陕北山地已成为全省三大苹果产业带之一。”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赵广柱说。
今年85岁的张炳贵,2003年在横山区赵石畔镇承包300亩沙地,试种葡萄、枣树均未成功。不服输的他潜心钻研苹果种植,祖孙三代接力十余载,终在沙窝里种出“金果子”。张炳贵的孙子张彬说:“今年产量又提高了。”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介绍,榆林市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16万亩,是20年前的3倍多。
苹果种植带抵达毛乌素沙地南缘,是生态改善、气候变化、科技进步的成果。随着“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深入推进,榆林860万亩流沙基本实现固定半固定。生态持续向好,为苹果带北扩创造了条件。
科技赋能,让沙地苹果更具市场竞争力。榆林近年来引进优良品种,普及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一颗小苹果跨越土壤、气候界限,从秦岭北麓扎根沙漠边缘,背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黄土高原上的生动实践。
(据新华社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3日 10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