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动辄花费数亿、如同“烧钱”的火箭发射,有一天会变得像坐公交车一样便宜?这个听起来有些科幻的场景,可能很快就要成为现实了。这一切,都源于一则重磅消息。
就在近日,航天产业链传来确定信息:我国民营航天巨头蓝箭航天,已经完成了“朱雀三号”可回收火箭的静态点火试验和整流罩安装。这枚备受瞩目的火箭,已经确定将在11月中下旬,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进行它的首次飞行。
![]()
这枚“朱雀三号”火箭,看上去就非同一般。它浑身披挂着独特的不锈钢“铠甲”,堪称中国航天藏了许久的一手“王炸”。它不仅是我国首款计划投入正式运营的可回收火箭,更关键的在于,它身上携带着能够彻底改变当前太空经济游戏规则的“密码”。那么,这手“王炸”,究竟强在哪里呢?
首先,它的“心脏”选择了最前沿的“口粮”。朱雀三号采用了9台“天鹊-12B”液氧甲烷发动机。这种燃料组合,被全球公认为是下一代火箭的终极方向。它有多厉害呢?第一是极便宜,甲烷每公斤成本才5块钱,只有传统煤油的三分之一;第二是超清洁,燃烧后几乎不产生积碳。
![]()
这就引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对比:SpaceX的猎鹰9号,每次回收后,光清理发动机积碳就要耗时7到14天。而我们的朱雀三号,回收后只需进行简单的内部吹除和检查,理论上最快24小时就能再次发射。这意味着,火箭发射的频率,将可能从“年票”变成“公交班次”。
除了“心脏”给力,朱雀三号的“身体”也藏着颠覆性设计 。朱雀三号大胆采用了全不锈钢箭体,直接砍掉了箭体制造的大半成本。虽然自身重量会重一些,但它凭借4.5米的超大直径,可以“喝下”更多燃料,最终实现了18.3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这个数字,甚至比久经沙场的猎鹰9号还高出0.8吨。真正做到了“花更少的钱,干更多的活”。
![]()
低成本、高运力、快复飞这三大优势叠加,让朱雀三号朝着一个关键目标冲刺:将火箭发射成本从传统的“亿元级”,一举拉低到“千万元级”。这个数字的变化,绝不是简单的“降价”,而是意味着一个“烧钱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太空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对国家战略而言,这将直接推动“星网” 等巨型卫星星座计划落地:未来组网成本可能被砍半,让中国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更快服务大众;对普通人来说,曾经数千万一张、只属于富豪的“太空旅行”门票,有望在未来降至“百万级”,让“上太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对科学探索来讲,低成本意味着我们能更频繁地探测月球、小行星,甚至开展深空资源开发,让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大大加速。
![]()
当然,我们也需要清醒看待差距:猎鹰9号已用近950次成功发射证明了可靠性,而朱雀三号还处于首飞阶段。但作为 “后来者”,朱雀三号的优势十分明显,它选择了更前瞻的技术路线,并且背靠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从发动机的特殊材料,到箭体的不锈钢板材,中信特钢、航天电器等企业已构建起千亿级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朱雀二号实现液氧甲烷火箭的首秀,到如今朱雀三号冲击可回收运营,中国商业航天只用了5年,就走完了美国同行十几年的路,正以“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飞奔。
![]()
11月下旬,请大家一起关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枚不锈钢“铠甲”包裹的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航天发射,更像是一则“宣言”,宣告着由超高成本构筑的旧太空时代正在落幕,一个更高效、更开放、更贴近普通人的“大航天时代”,正由我们亲手开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