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张校长办公桌上有一本书《远见卓识——如何做一名优秀校长》,该书已泛黄卷边,字里行间满是批注痕迹。他将书中育人智慧化作办学实践,以深耕不辍的坚守,让教育理念落地生根,滋养万千学子成长。这本书的作者是王学军,他是深耕教育领域六十载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拥有山东省特级教师、聊城市首届十佳校长等诸多荣誉称号。 该书隶属于“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书系”,核心聚焦优秀校长的成长与办学管理相关内容。结合作者自身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为校长开展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理念落地等工作提供参考,助力教育管理者提升办学能力。
教育的火炬,需以理想为灯芯、情怀为灯油、追求为灯架、实干为灯座,方能长久照亮学生成长之路。有理想,锚定教育初心;有情怀,厚植爱生底色;有追求,深耕办学提质;有实干,彰显育人实效。以下四所优秀小学的办学实践,恰是“四有”卓越校长理念落地的生动样本,将“志之所趋”“润物无声”“上下求索”“躬身践行”的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教育行动,为新时代校长育人担当提供了鲜活参照。
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以理想锚定航向,育家国少年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理想,是校长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罗盘。成都市实验小学在校长带领下,以“涵养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为核心,将理想深度融入课程与管理。学校跳出“唯分数”局限,打造“家国课程体系”:低年级开设“红色故事讲堂”,用小英雄事迹点燃爱国萌芽;高年级组织“城市文化研学”,让学生走进博物馆、老街巷,在触摸地方历史中厚植家国认同。校长更牵头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落地——邀请社区老党员讲革命故事、家长参与课程设计,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理想,化作学生课堂讨论、研学探索的具体行动,让理想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扎根。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情怀守护成长,筑温暖校园
杜甫笔下“润物无声”的春雨,恰似校长对学生的细腻情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以“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为办学初心,将情怀藏在校园每处细节里。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学校设立“个性化成长导师制”,校长率先结对帮扶自闭症学生,陪其读书、做游戏,助力融入集体;为传递关爱,清晨校长在校门口微笑迎接,喊出每个学生名字;课间设“情绪加油站”,教师陪低落孩子画画聊天;学生生日时,会收到校长手写贺卡。课后服务中,校长还和教师开设“手工坊”“绘本课”,用陪伴代替说教,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爱与安全感,让校园成为“第二个家”。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追求拓展边界,探创新路径
屈原“上下求索”的执着,是校长推动教育创新的动力源泉。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第二小学面对教育变革,在校长带领下以“科技赋能,创新育人”为方向,不断突破教育边界。为适配数字化浪潮,校长牵头建设“智慧校园”,引入AI教学助手,让课堂从“教师讲”转向“学生自主探究”;为培养核心素养,探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如“校园垃圾分类”项目,整合科学环保知识、语文宣传文案撰写、美术海报设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校长还主动打破校际壁垒,与偏远地区小学结对,通过“云端课堂”共享优质课程,让创新种子既在本校发芽,也辐射远方。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实干夯实根基,做践行者
陆游“躬身践行”的箴言,是校长扎根教育一线的行动指南。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校长坚信“教育要扎根生活”,从不做“办公室管理者”,而是用脚步丈量校园每一寸土地。每周,校长都会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和教师一起打磨“生活化教案”,如将数学“测量”融入校园操场尺寸计算;为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校长定期检查食堂卫生、宿舍环境,甚至亲自试吃学生餐;为倾听家长心声,推动“校园开放日”常态化,邀请家长体验教学、监督后勤;每学期,还带领学生开展“社区实践周”,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养老院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干中学会担当。这份“事事躬行”的态度,让办学理念从文字变为行动,从规划变为现实。
四所小学的实践充分证明,“四有”校长的育人力量,藏在对理想的坚守、对情怀的细腻、对追求的执着、对实干的坚定中。当校长以榜样为力量,将古人智慧与现代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便能带领学校走出一条有温度、有深度、有创新的育人之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坚实根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