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没有枯燥的报告,没有冗长的发言,有的只是孩子们真诚的笑脸、校长们前沿的思辨,以及课堂上智慧的火花。11月11日上午,“智慧共享,共育未来——中新教育交流与创新实践活动”在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北校区举行。
一场从“微笑”开始的文化相遇
“欢迎您!”活动伊始,来自新加坡康培小学的嘉宾们,就被广州开发区二小“红领巾微笑特色社团”的孩子们热情包围。小引导员们落落大方,带领客人们穿梭于校园之间。
![]()
来自新加坡的学生们在观看广州开发区二小学生的表演。
民乐合奏的悠扬旋律、风筝制作的巧夺天工、押花的细致入微、彩灯的流光溢彩、书法创作的笔走龙蛇……学生们用自信的展示,将学校独特的“微笑教育”理念,直观、生动地传递给了每一位来访者。
在随后的欢迎仪式上,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李悦新表示,这次深度交流是两国教育理念碰撞的重要契机。新加坡康培小学校长陈贤耀则分享了其“全人教育”的理念,希望促进两校长效互动。当两校学生手拉手互赠礼物时,小小的文创作品,已成为中新教育友谊的坚实桥梁。
![]()
广州开发区二小党总支书记李悦新和新加坡康培小学校长陈贤耀互换礼物。
三大分会场,直击未来教育“核心地带”
本次交流的重头戏,是同步开展的三大分会场研讨,分别精准“狙击”了未来教育的三大核心力量:校长、教师与家校社。
在校长论坛上,各位掌舵人分享的并非升学率,而是更具前瞻性的育人格局。他们不谈分数,谈“格局”与“灵魂”。
![]()
在校长论坛上,学校掌门人合影留念。
一根跳绳能跳多高?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校长李晓宇给出了答案:118枚世界金牌。他分享的体教融合案例,生动诠释了如何从“绳”健体到“绳”铸魂。
校长也谈“森林”?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小学部校长王健提出了“让教育回归‘森林’”,倡导守望儿童自由生长的“生态化教育”。
“微笑”如何叩开未来之门?东道主李悦新则深入解读了“微笑教育”如何成为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钥匙。他认为,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速变革。VUCA时代的特征——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的浪潮正重塑着职业版图,知识获取变得触手可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何在?答案在于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这要求教育必须从“育分”转向“育人”,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幸福。
在教师分会场,讨论则更加“接地气”,直指课堂教学的变革。在教师眼中,将如何跳好科技与人文的“双人舞”?
新加坡康培小学的老师带来了《科技赋能教学,重塑全人教育》的分享,展示了如何用科技工具点燃孩子的数学探究欲。而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副校长则聚焦《差异化教学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关注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堂现场展示的国际理解课《月是故乡明》。孩子们在诗词赏析与文化对比中,既深植了文化认同,又拓宽了世界视野。这堂课,正是对未来人才素养的最好回应。
![]()
教师现场展示国际理解课《月是故乡明》。
在家校社协同分会场,讨论焦点是如何从“家校联系”升级为“家校融合”,构建真正的“教育合伙人”关系。与会者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打破沟通壁垒,让家庭与学校同频共振,携手为孩子的未来赋能。
![]()
在家校社协同分会场上,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育儿难题。
![]()
在家校社协同分会场上,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
与会者认为,这场活动没有停留在理念的“纸上谈兵”,而是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的课堂和深入的对话,让“未来教育”的模样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