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鲜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个坏消息——研究人员首次在美洲龙虾肉中发现了危险的微塑料。
达尔豪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分析了来自加拿大东海岸主要捕捞区的16只雄性和雌性龙虾肉质。他们在每一只龙虾体内都发现了这种微小的有毒颗粒,而龙虾正是广受全球欢迎的出口食品。
五年前,科学家曾在美洲龙虾幼体中检测到微塑料,但本次研究首次在成年龙虾肌肉组织中发现了此类污染物。
专家指出,迫切需要对龙虾及其在栖息地的微塑料摄入情况展开持续研究与监测。
研究人员表示:“微塑料在龙虾肌肉组织中的存在,可能对龙虾整体健康状况、海鲜消费者及各相关方产生潜在影响。”
“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微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自然环境中以及对人类健康的迁移路径与最终归宿。”
微塑料——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肉眼不可见的塑料碎片——已被证实会对人体产生致癌等毒性影响。
![]()
![]()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检测了16只美洲龙虾尾部的可食用肌肉组织。这些涵盖不同性别与体型的样本捕获自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附近的四大商业渔场。该省约60%的龙虾出口至美国,其他重要市场还包括亚洲和欧洲。
研究团队使用特殊染料使微塑料在显微镜下发光,得以观测到如“繁星”般闪烁的塑料微粒。他们还采用“拉曼光谱”技术,通过化学指纹识别嵌在肉质中的各类塑料。令人担忧的是,所有受检龙虾的尾部肌肉组织均含有“内化微塑料”,“可能源自消化道”。
平均每克龙虾肉(约三粒豌豆大小)中检测到6至7个微塑料颗粒。这些塑料微粒平均尺寸为3.65微米(0.003毫米),约为人发直径的三十分之一。
![]()
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区域(“1号点”)龙虾的微塑料浓度显著偏高,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该区域龙虾尾部较短,但总体重量并未明显轻于其他个体。研究人员推测尾部较小可能因摄入微塑料导致摄食量与代谢率下降。
经鉴定,这些塑料微粒包括聚酯纤维衣物碎屑、工业粘合剂及船用级塑料。其中最常见的聚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广泛存在于从鞋类到冲浪板、浴帘等日用品中。
同样含量丰富的还有聚酯纤维(用于制造服装、家居织物、地毯)和聚砜(用于电气设备、车辆制造及医疗技术)。
已有研究表明,摄入微塑料会降低多种甲壳类动物的摄食效率并提高死亡率。但由于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微塑料终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体。
目前关于摄入微塑料等人造颗粒物对人类健康风险的研究尚不充分,但已发现其与癌症、DNA损伤和细胞损伤存在关联。
![]()
研究团队总结称:“微塑料已在人体组织中被检测到,包括血液、胎盘和大脑。其在人体内的存在引发了对其潜在健康影响的担忧,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不孕症、早产以及各类癌症。”
这项发表于《区域海洋研究》期刊的最新研究,再次证实了微塑料存在于人类食物中。
今年早些时候,另一科研团队报告在六种常见海产品——三文鱼、长蛇齿鱼、黑岩鱼、粉红虾、太平洋鲱鱼和太平洋七鳃鳗中均检出微塑料。
科学家当时警告称,这些外来碎片“从海洋进入我们的餐桌”,最终通过餐厅和家庭烹饪被人体摄入。
微塑料污染无处不在,此前已在瓶装水、食盐、牛奶、糖、啤酒、蜂蜜、牛肉、鸡肉、素肉堡和豆腐中发现其踪迹。
2020年一项研究发现,海洋中的微塑料纤维污染会影响龙虾幼体各个发育阶段。
缅因州比奇洛海洋科学中心的学者指出,这些微纤维会干扰幼体的摄食和呼吸功能,甚至可能阻止部分幼体发育成熟。
最年幼的龙虾幼体虽未直接吞食微塑料,但其鳃部保护壳下方会积聚纤维而受困扰。在暴露于高浓度微纤维的实验中,最年幼幼体的存活率最低。
年长龙虾幼体因活动能力更强且更敏捷,其外壳下未积聚纤维,但确实会摄入并滞留这些颗粒于消化系统中。这对海洋中发育成长的龙虾幼体构成潜在威胁。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