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新闻看的头皮发麻,河北廊坊一对新人结婚,婚车刚从酒店停车场出来,就被十多名陌生人拦住了。
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这儿的习俗,要么50条普通烟,要么10条好烟,不给不让走。
新郎新娘困在停车场,耗了一个小时,新人最后没办法,下车打车走了。
当然,这个新闻发生在河北,但不是说拦车的就一定是河北人,而且其实类似的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很多。
![]()
我就很好奇一个事情:这算不算敲诈勒索?
咱先算笔账。
50条普通烟,就算一包10块钱的,也得5000块。10条中华呢?一条1000,就是一万。
按律师的说法,这价格就远超2000块钱的刑事立案标准。
而且拦车者和新人素不相识,就是陌生人,利用“怕误吉时”心理进行胁迫,性质上定个敲诈勒索没问题吧。
按刑法规定,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判3年以下,数额巨大的,3到10年。
就算够不上刑事标准,按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得拘留5到15天,罚款。
![]()
![]()
讨喜烟,原本是啥样?
以前拦婚车,邻居小孩在路口等着,新人扔两包烟、几颗糖,大家笑笑就过去了,金额小,没人强迫,图个喜庆。
传统婚俗里拦婚车讨喜糖、要红包,本质是自愿赠与。
有人专门在酒店门口、路口蹲点,看见婚车就拦。
明码标价,扫码转账,不给钱堵着不让走,还总拿吉时说事儿,什么耽误了你更麻烦;然后大家一谴责,就说这是习俗。
性质已经完全变了。
![]()
![]()
这些人为什么如此乐此不疲?
很简单,首先是风险低。
拦一次婚车,最多被骂几句,报警的少,没人想结婚的时候闹个大阵仗。
而且婚礼流程环环相扣,接亲、敬酒、拜堂,哪步都卡着时间。报警了,帽子叔叔来了,做笔录、调查,这一耗少说一两小时,婚礼还办不办?
其次是收益高。
新人赶时间,怕耽误婚礼,怕影响心情,大概率会给钱。最后哪怕没要到,无所谓,这些人也就损失点时间和口水,但要是成功了,那就是几千块到手。
最后,我觉得是最关键的,法不责众。
很多地方拦婚车的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抓谁?就算抓了,其他人还会继续拦。
![]()
我觉得这新闻最有意思的点,就是这对新人被逼的最后婚车都没有坐上,但也没有选择找帽子叔叔。
于是就这么循环:新人不报警,拦车的更嚣张;拦车的更嚣张,新人更不敢惹。
所以这事儿必须治。
该找叔叔就找叔叔,该拘留拘留,该罚款罚款。
要让拦车的人知道,这事儿有代价。
同时宣传要跟上,告诉老百姓,拦婚车索财是违法的,新人自己也要硬气点,知道有人给自己撑腰。
一次硬气,一次处罚,可能让下一对新人少受罪。
50条烟,5000块钱或者一万块钱,是很多普通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新人为了办婚礼,已经花了大把的钱,凭什么还要被这些陌生人拦路要钱?
我看很多地方也都做了对应的政策,比如河北就有规定,索财超200元即违法,浙江也有重拳,将恶意拦车纳入“黑恶势力”打击范围。
所以还是那句话,这「习俗」早该管管了。
依法严惩、全民抵制、不妥协不让步,才能扼杀这些借风俗、喜气、传统的外皮的牟利歪风。
各位大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