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和拉夫罗夫闹翻”消息最近引起人们的注意。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报道没有真实性,拉夫罗夫仍会继续担任外长,态度坚定。但是外界仍然存有疑虑。
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普京布达佩斯峰会,此次大众抱有很高期望的峰会最后被取消了。前期预备通话时,拉夫罗夫先和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进行沟通,把乌克兰问题提出来。结果发现和平进程看不到希望,白宫想要的停火也没有可能,双方的底线都没有松动,因此峰会取消了。
![]()
谁更渴望成功?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上台后急需在乌克兰问题上取得能让选民满意的成果。今年8月他曾到阿拉斯加与普京会面试图打破僵局,但会后俄军不但没有收手,反而加大攻势,让特朗普很不满意,于是经济加压、外交接触并行推进:制裁、次级制裁不断加码,热线、峰会同时启动。布达佩斯本来就是个重要的地方,尝试了一下之后发现无法撼动,只好作罢。
更让人怀疑的是拉夫罗夫在国内几次“缺席”。本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面对面会议由普京亲自参加,议题敏感,美国如果推进核试验的话,俄罗斯会做哪些准备呢?如此重要的议题,外长一般都会出席,但这次拉夫罗夫却缺席了。《生意人报》援引匿名人士称其为自愿缺席,反而引起更多的猜测。《莫斯科时报》还称拉夫罗夫被免去G20峰会俄方代表团团长一职,直接指出他“失宠、地位不稳”。
![]()
在对美沟通中,拉夫罗夫再次强调俄方的核心诉求没有改变:要求国际上承认俄罗斯从乌克兰获得的领土;要求基辅保持中立,不能加入北约;不允许西方军队和武器进入乌克兰;推进乌克兰“去军事化”;扩大俄罗斯族裔的权益保障。对于停火,俄方表示乌军处于劣势,一旦停火,只会让乌军重新整备。
拉夫罗夫还说:“美国官员应该已经明白,俄罗斯的立场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轻易改变。”这就相当于又堵上了一道谈判的空间。乌克兰的态度则相反:必须在战场上把俄军压住,然后用持续的制裁来消耗,逼迫普京认真地谈和平。把几条硬性条件摆在桌面上,哪一条都不是靠技术性修补能够解决的,依靠一次峰会来扭转难度很大。
![]()
所以,关注点又转回到拉夫罗夫身上。有人认为通话中顶住停火要求,这造成了僵局,因此被当作替罪羊;也有人认为这是外界的误读,俄罗斯国内只是策略和分工的变化。克宫公开辟谣使猜测蒙上了一层雾。可以确定的是三点:峰会取消了;战斗还在进行中;拉夫罗夫最近的“异常行为”确实存在。
一般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确定因素增多。外交词汇落实到生活中就是油价、粮价、汇率和安全。谈不拢、战场加压、欧洲安全更紧、全球供应链更抖。一旦俄美核试验问题出现升温的趋势,公众的心理状态就会变得更加紧张,担心会出现意外升级的情况。
为什么特朗普要走两条路呢?现实所迫:既要国内有成果,又不能失底线。制裁的效果比较慢;对话可以出新闻,但是风险大、反噬快。这次峰会取消了,对形象影响不大,但是削弱了气势。美国方面会继续拉拢渠道,俄罗斯方面也会继续强硬抵抗——双方都在计算,只要不遭受大的损失,就不会急于让步。
![]()
回到拉夫罗夫,其去留受到关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长期担任俄罗斯外交的“官方发声”,在对美、对欧、对乌方面都处于前沿位置;二是他被看作是政策的稳定器,代表着外交的延续性。如果他在重要的议程上缺席,在国际场合被替换,传达的信号就很强。是由于身体的原因、工作上的安排,还是权力结构的重组?细节不详。克宫的说法很明确,但是外界只有继续观察后续的发展。
本次“失和传闻”之所以戏剧化,是因为美俄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裂痕:一方希望停火,而另一方则认为停不了;一方主张承认领土,另一方则坚决反对。阿拉斯加交过手,战场仍然向前进发。民众所希望的就只有一句“别打了”,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峰会取消是节点,并非终点。外界的关注不会停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