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刚刚被卖身,汉堡王也跟着被摆上了货架。
汉堡王是我满喜欢的一个店,个人觉得汉堡王的汉堡比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好吃(要不怎么叫king呢)。
![]()
没想到,有一天汉堡王也要“国产化”了。
简单回顾一下几大快餐“洋巨头”入华。
麦当劳
麦当劳中国业务包括1750多家直营餐厅,此前由麦当劳中国公司运营。
2017年1月,麦当劳宣布将其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特许经营权出售,以现金和新发股票形式完成交易,总价值20.8亿美元。
股权分配
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持股52%,主导新公司运营
凯雷投资集团:持股28%
麦当劳:持股20% 2
交易完成后,麦当劳中国直营餐厅转为特许经营模式,由新公司负责管理。这一模式调整旨在优化运营效率并扩大市场覆盖。
星巴克
星巴克卖身是最近的事。似乎比麦当劳还要抢手,但是最后成交估值也下降了不少。
表面上看,星巴克中国的数据还挺好看。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8.3亿美元,同比增长6%;全年营收31亿美元,增长5%;同店销售额增长2%,门店数突破8000家。
去年下半年,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就传出来了。高瓴、凯雷、红杉,一堆顶级投资机构都来凑热闹。最后博裕胜出
星巴克没有离开中国,但它已经不再是那个“第三空间”的开创者了。它变成了一个品牌授权商,一个躺着收钱的甲方。
博裕接手之后会怎么做?降价?下沉?本土化?这些都是可能的选项。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那个卖35块美式的星巴克,没了。
汉堡王
2025年11月10日,CPE源峰宣布与汉堡王母公司RBI成立合资企业,以3.5亿美元注资换取83%股权,同时获得20年中国独家开发权。
汉堡王与TFI提前8年终止特许经营协议的纠纷,暴露了外资餐饮的标准化管理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就像试图用同一把钥匙打开所有地区的锁,结果发现每个城市的锁芯结构都不一样。
CPE源峰这类买家的算盘很清晰:用3.5亿美元直接获取1250家成熟门店,比从零孵化一个新品牌划算得多。
肯德基
其实肯德基同样有中国元素。
百胜中国的前身为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于2016年11月1日通过分拆,独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YUMC。
百胜中国于2020年9月1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9987。
在此之前的2015年,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将分别向百胜中国投资4.10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
当汉堡王们都变成"中资运营+外资贴牌",消费者咬下汉堡时尝到的会是美式风味还是本土配方?
对于“洋巨头”来说,他们已经品尝了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在让出大部分股权之后,他们最大程度的消化了自己的经营风险,依靠收取许可经营费用稳赚不赔。
![]()
由于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紧张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提出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甚至将俄罗斯民众视为魔鬼般的存在。在这一背景下,众多美国和西方的大型企业纷纷选择撤出俄罗斯市场,其中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和星巴克等知名品牌。
美国人来到中国,咬下的这一口有没有觉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