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工艺研究所获悉,截至目前,该厂共完成化学堵水措施16井次,目前日增油14.2吨,阶段累计增油1420吨。
洼23-20井自2017年水井转油井生产以来,产能释放始终面临着诸多挑战:原注水开发加剧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层间矛盾突出,高含水层易窜流且低渗透油层动用不足;残留注入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引发含水率飙升与严重水窜,抑制原油产出;该井身处横向连通的井组环境中,层间窜流风险本就高于普通油井;20.8米的超长生产层段内,隔层厚度不足1米且小层渗透率差异超过3倍,纵向开发矛盾极为突出。
除此之外,还存在油稠、泵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洼23-20井一度沦为低产高含水井,成为油田开发中的“老大难”问题。
措施实施前,洼23-20井产量持续低迷,日产油量不足0.5吨,含水率更是高达95%。
![]()
该井动态生产曲线清晰显示,其含水曲线呈抛物线递增态势,堵水技术团队通过水样分析精准锁定出水源头为地层水后,针对水井转油井普遍存在的储层问题、井组连通特性及水窜核心矛盾,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创新建立“储层-流体-设备”多因素耦合的堵水方案设计模型,以此定制出靶向性极强的化学堵水解决方案。
同时,团队优化堵剂性能与分段注入工艺的适配性,有效解决了复杂储层堵水有效期短的难题。
技术措施落地后,洼23-20井实现了从“枯井”到“高产井”的蜕变:措施后仅7天,含水率便从95%骤降至35%,最高日产原油达到7.5吨,较措施前提升15倍以上;经过1个月的连续生产验证,该井日产油量稳定在3-6吨区间,含水率维持在35%-50%,未出现二次水窜现象,充分印证了技术方案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这一突破性成果的价值远超单井产能提升:它不仅验证了化学堵水技术在水井转油井、横向连通井组、复杂非均质储层等多重难题叠加场景下的有效性,更通过两项关键技术创新完善了复杂井况的治理体系。其形成的“精准定位-模型设计-工艺优化”的成套解决方案,为同类油井的产能复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刘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