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华南理工“小海豚”,获人民日报点赞!

0
分享至


“我们不是赛场的主角,

却一起用‘华工蓝’点亮十五运!”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以来

服务赛会的学生志愿者

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



《人民日报》官微报道全运会大学生志愿者

华南理工大学

768名“小海豚”赛会志愿者

310名广州地铁城市志愿者

凭借高效暖心的服务

和青春热忱的精神风貌

被《人民日报》点名报道

成为大湾区志愿风采的亮眼代表


从开幕式的默默守候

到AI赋能赛事志愿服务的“华工智慧”

从赛场外如阳光一般的笑容

再到志愿者之家的温情相伴......

十五运会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团队

用他们的暖心服务

为这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盛会

注入独特的“华工力量”!



01


开幕式会场外的暖心回响

华工精神与服务社会的“双向奔赴”

开幕式盛况(图源:新华社)

“这是一群特别优秀的00后”“学到了华工人的坚韧、低调与踏实品格”“为十五运会增添了一抹青春亮色与活力”......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那一幕幕震撼瞬间,成为了你我心底里共同的记忆。而来自会场外暖心回响,更是让华工“小海豚”们深感自豪。

来自会场外的暖心回响

精彩纷呈的背后,离不开华南理工大学250名开幕式学生志愿者们为时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他们承担了全场服务人数最多、坐席面积最大、网格组织最紧密的任务。

开幕式外场志愿者黄乐彤

外场学生志愿者,峻德书院、未来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黄乐彤,主要在会场外的3号门协助安保人员检票。回忆起开幕前的半个多月,她经常会在清晨7点出门,工作至深夜才回到宿舍。“说不累是假的,但真正留在心里的,是闪闪发光的温暖,”而来自同个工作区域“队友们”的感谢,更是让她深信,这座城市因为每个善意的瞬间而熠熠生辉,所有的辛勤付出都会以温暖的方式回流:“我很荣幸,曾是其中的一束微光!”黄乐彤说道。


郑谢宇迪(右)在开幕式现场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本科生郑谢宇迪作为开幕式志愿者,主要在中场负责观众的引导工作。他提到,服务时自身的仪容仪表要时刻保持整洁,并使用标准化用语。上场前,志愿者总会互相整理着装、查缺补漏。“我们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代表着广州青年的形象和风采。"

开幕式中场学生志愿者廖一僖

“体育不止竞技,更有场下的双向奔赴,”开幕式中场志愿者、体育学院2024级本科生廖一僖,也同样在会场的猫洞口协助工作。作为游泳项目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她已在泳池征战磨砺十五年有余,从赛场拼搏到幕后服务,这种身份的转变让她多了份对赛事的敬畏与责任。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艰辛经历,也让她的志愿者服务更多了份“共情力”,沟通和服务时更能换位思考,帮他们减少顾虑。她以另一种身份,守护着同样怀揣梦想的运动员们:“我想对场上所有拼搏的运动员们说,祝突破自我,再创佳绩、再创辉煌!”

开幕式志愿者前期开展培训

今年10月起,华南理工大学全体开幕式志愿者先后在广州市团校、奥体中心等地进行了理论培训和实地踏勘,熟悉工作流程与场地环境;严格按照正式流程参与全要素彩排,全面辅助安检验证、观众引导、坐席移动、应急协调、网络与通信等。而在开幕式举行的前20天,全体志愿者也参与协助排练工作。


安检处的学生志愿者们


志愿者们在座位上放置观众包

为了让全体观众拥有更棒的观礼体验,开幕式当天上午,全体志愿者也已一早到达会场,有序地在场内每个座位放置观众包,安检处的学生志愿者们也早已到位。


外场志愿者们欢送观众

就在开幕式结束后,外场区域的志愿者们也将他们的青春活力与热情、美好祝福带给每一位观众,让这个夜晚无比地温馨。

开幕式学生志愿者团队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十五运会开幕式的章节已告一段落,但华工“小海豚”们热忱服务、传递温暖与欢乐的故事仍在赛场上延续。



02


AI赋能赛事志愿服务

“青春动能”让赛事运行更顺畅

在本届全运会中,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主要负责田径项目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叶梓晴担任第6大队大队长助理,在参与志愿者骨干培训“AI让赛事服务提质增效的攻略”课程期间,她与小组成员利用AI的辅助,设计了一个智能志愿者管理平台

叶梓晴同学接受采访

该平台主要用于辅助赛事志愿者排班,通过导入所有赛事志愿者的空闲时间、个人资料等,系统便能自动生成排班表,从而较大地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为满足更多赛事观众志愿服务需求,后续将会考虑优化代码内容,增加“观众指引、服务常见问答”等模块,以便在赛事举办期间,快速相应可能遇到的问题。


智能志愿者管理平台操作演示

当前,该系统已在田径项目赛事的志愿服务中正式投入使用,将用于观众志愿服务处146名志愿者的排班。通过系统设定的算法逻辑,做到满足每个时间段用人需求的同时,尽量满足每个志愿者意向时段。


叶梓晴(最右)在田径测试赛上工作

在每一次工作结束后,叶梓晴也会仔细地与所在团队成员进行总结与复盘。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田径项目测试赛上,她与团队成员共同协助志愿者与观众服务处的指导老师,根据各个点位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整理了一份十五运会田径比赛志观处志愿者服务指南,助力后续工作开展。


作为博士研究生,叶梓晴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需要实现志愿服务、科研的双重兼顾。她表示:“我会让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全身心投入,保持高效率,”而对即将进行的田径项目赛事,她也充满期望:“我们将会结合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每一次指引、每一次响应,让华南理工志愿者的‘青春动能’成为赛事顺畅运行的保障!”叶梓晴说道。


叶梓晴在参加女足比赛中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湾区人,这也是叶梓晴同学在华南理工求学的第7年,本科期间的她,曾是学校女子足球项目的甲组队员。

“自2021年8月我看到粤港澳申办成功十五运会起,便开始掰着手指算,自己有没有机会成为一名志愿者,”从提交报名的那一刻起,她便运用课余时间,学习全运会历史背景、赛会志愿服务等基本知识,为各项选拔环节做好准备,经过漫长而焦灼的等待,最终如愿通过了考核,“我很荣幸能参与到这场盛会中,在自己的家乡,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体育事业!”叶梓晴说道。



03



做赛场外一束温暖的光

藏在坚守中淬炼的微光力量

本届全运会中,华南理工大学共有8名“小海豚”入选颁奖礼仪志愿者。她们历经层层选拔,在暑期接受了22个培训日、超200小时的全方位系统化训练。从站姿步态、微笑弧度到赛事知识、应急处置、模拟颁奖流程,每一处细节都精心打磨。


开展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们将托盘持法、步频控制等动作通过数百次练习转化为肌肉记忆,实现了从仪态到内心的“端庄得体、从容有度”。


学生志愿者张博

张博是颁奖礼仪志愿者的一员。作为一名在广州求学6年的大学生,广州这座城市见证了张博的青春成长。“能在家门口参与这样高规格的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既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助力,也能亲身感受赛事背后的家国情怀与体育精神。”张博说。


张博担任颁奖礼仪志愿者

在颁奖礼仪服务中,为了呈现最庄重得体的姿态,我们反复练习递接奖牌的角度、微笑的弧度,每一次重复练习,都是对耐心与细致的淬炼。”张博总结道。


张博(最右)在田径测试赛中参与工作

上岗前,她对此次赛事志愿服务更多停留在“光鲜与热烈”的想象中。但经过亲身实践后,这些想象被真实的温暖与厚重所替代,她也在每一次挑战与坚守中获得淬炼。“当田径测试赛遭遇大雨时,我们顶着风雨在岗位上分工协作,雨水浸湿了雨衣却无人退缩,那一刻的坚持是对意志的淬炼。

志愿服务的价值不仅在于“高光时刻”,更藏在“细节微光”里——当运动员在雨中对她们说出“辛苦了”,当看到赛事流程因自己的服务而更顺畅时,她感慨到:“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就像一束微光,虽不耀眼,却能为他人带来温暖与帮助。”

正如张博所说,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是否站在聚光灯下,而在于每一个微小行动为他人带来安心与便利。



04


志愿者之家 温情满满

“小海豚”与“鲤工仔”的暖心角落

华南理工大学“小海豚”志愿者之家

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内,有一处充满温情的地方——由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们精心打造的“华工‘小海豚’志愿者之家”。在这里,处处可见代表华工学子的吉祥物“鲤工仔”,志愿者们为他设计了全运会版崭新形象,并广泛应用于志愿者之家物料制作之中。随时随地惊喜互动的“鲤工仔”人偶,也给辛苦工作的志愿者们带来了无限欢乐,让这一份华工温度陪伴“小海豚”们度过赛会服务的每一天。

华南理工“小海豚”们的专属标识


志愿者照片墙

“鲤工仔”人偶惊喜现身


贴合奥体中心安保要求与开幕式志愿者需求,志愿者之家划分为文化展示、能量补给、生活物资和志愿互动四大功能区,让关怀渗透每个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互动区,摆放着有 250名开幕式学生志愿者的名字展板、签名和照片墙,为志愿者们的全运会之旅留下难忘的印记。

与此同时,在每一位华南理工“小海豚”的工作证件上,都挂着带有“鲤工仔”头像、写着“华南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字样的胸牌,这是身为华工人的独特标识,也留存着华工“小海豚”们与全运会的独特记忆。

“小海豚”在志愿者之家庆祝生日

学校对志愿者之家的用心,源于对十五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从物资先行的周全准备,到气温骤降时老师亲手递送的热水;从集体生日会的仪式感,到鲤工仔相伴的温暖互动,志愿者之家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学校的贴心关怀。

而志愿者们的坚守与热爱,也让这份双向奔赴愈发动人,共同书写了十五运会志愿服务中的华工篇章,成为服务湾区发展的亮眼名片。

青春护航全运 实干彰显担当

华南理工大学“小海豚”们

接下来还将投入到

田径赛事的赛会服务中

他们将继续用微笑传递温暖

用专业保障盛会

让代表守护与担当的 “华工蓝”

在这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盛会闪耀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信息来源:校团委、微言教育、

广东经视、广东青年报

图片:校团委、受访者提供

采访、文字、微信编辑:黄明华 李一粲 梁峻玮

初审:冀早早

复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南理工大学 incentive-icons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平台。
2799文章数 34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