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发布的《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榜单中,广东省高校的表现相对比较突出。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广东省是我国连续34年GDP排名第一的省份,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省份,其经济实力之强,人所共知。
![]()
在《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老牌985工程大学——中山大学得分81.1分,排名亚洲第49位,进入了亚洲大学百强榜。虽然排名比2025年下降了1名,但是毕竟是广东省唯一的一所在《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和《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均冲进前100强的大学,而且毕竟雄踞广东省高校第一位,还是可圈可点的。
进入《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前200位的广东省高校,还有南方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四所。进入《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前500强的广东省高校共有10所。
![]()
除了以上五所大学之外,还有广东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都是“双非”高校,这一点网友们必须知晓。
众所周知的是,广东省目前共有166所高校,总数量排名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其中,双一流高校共有7所,含4所211高校和2所985高校。
![]()
南方科技大学得分67.9分,虽然仅为“双一流”高校,但是排名98位,第一次闯进了《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前100强。排名比2025年提高了9名,超过985工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排名广东省第二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深思。
华南理工大学得分65.6分,排名119位,比2025年提高了28名,排名广东省高校第三位。深圳大学得分55.4分,排名173位,比2025年下降了18名,但排名广东省第四位。
![]()
暨南大学得分52.4分,排名199名,比2025年提高了1名,排名广东省第五位。广东工业大学得分38.3分,排名344位,比2025年提高了28名,排名广东省第六位。
南方医科大学得分37.2分,2025年没有登上QS亚洲大学排行榜,但是在2026年突然冲进了前400名,排名第353名,在广东省排名第七位。进步之显著,令人惊讶。
![]()
广州大学得分35.5分,排名第378位,比2025年的300名,下降了78名,但排名广东省第八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得分32.9分,排名第432位,比2025年提高了78名,排名广东省高校第九位。华南农业大学得分30.4分,排名第480位,比2025年的排名下降了20位。但排名广东省第十位。
我们在为广东省高校庆祝的同时,也为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没有上榜而感到遗憾。因为,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工程大学,是国家第一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师范类院校中,排名前七位。
![]()
广州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第一轮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现在不仅没有进入《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在广东省高校中,也没有进入前十强,原因何在呢?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的质疑和思考。
![]()
广东省共有10所高校跻身《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前50 强,这一成绩既是广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缩影,更是湾区教育协同效应的生动体现。从榜单表现看,呈现出“传统强校引领、新兴高校突围”的鲜明特征。
![]()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老牌院校持续领跑,依托“冲补强”计划近41.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在学术声誉、国际研究网络等QS核心指标上稳步提升。而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新兴高校表现亮眼,建校十余载便跻身前列,印证了广东多元办学模式的成功。广东工业大学更以亚洲第334位的成绩斩获华南地区唯一高校绩效提升奖,六年内排名跃升267位。
![]()
这一突破与QS评价体系高度契合。广东高校在师生比优化、论文引用提升、国际交流拓展等11项指标上全面发力,同时借力大湾区科研资源共享优势,实现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双重进阶。排名背后,是政策精准赋能与高校特色发展的同频共振,更为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筑牢了人才根基。
对于广东省高校在《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的表现,您怎么看呢?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发表高屋建瓴的评论,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