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农商银行连收巨额罚单,内控问题频发引关注
2025年对于浙江乐清农商银行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短短三个月内,该行接连收到两张百万级罚单,累计罚款金额高达792.4万元,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两次处罚暴露出该行在反洗钱、信贷管理等多个核心业务领域存在严重的内控漏洞。
三个月内连收两张百万罚单
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对乐清农商银行开出一张432.4万元的罚单,这是该行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金额罚单。处罚事由涉及多项违规行为,包括违反金融统计、账户管理、国库管理、征信管理规定等。尤为严重的是该行在反洗钱方面的多项违规: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
![]()
时隔仅三个月,温州金融监管局再次对该行开出360万元罚单。这次处罚直指信贷管理问题:贷款三查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处罚都涉及高管责任追究,共有3位部门总经理被警告或罚款。
内控漏洞暴露管理短板
从处罚内容来看,乐清农商银行的内控问题呈现出多领域、系统性的特点。在反洗钱方面,该行不仅存在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的问题,更出现了"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这样的严重违规。这表明该行在客户准入和交易监控环节存在重大疏漏,可能为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信贷管理方面,该行暴露的问题同样严重。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问题,反映出该行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环节都存在明显缺陷。而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则可能导致风险资产被低估,影响监管对银行真实风险状况的判断。
高管责任追究力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在这两次处罚中都加大了对责任人员的追责力度。在反洗钱违规事件中,时任财务会计部总经理王某文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冯某分别被罚款3.9万元和1万元。在信贷违规事件中,朱福友和黄招兵两位高管被处以警告处分。
公开资料显示,被警告的两位高管都曾在重要岗位任职。朱福友曾任虹桥支行行长,黄招兵则先后担任清江支行行长和总行业务部总经理。这些处罚表明监管部门正在强化"双罚制"的执行力度,既处罚机构,也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个人责任。
经营业绩与风险管控的平衡难题
从公开数据看,乐清农商银行的经营规模正在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已达1219.27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同比增长7.63%;净利润13.13亿元,同比增长0.98%。但与此同时,该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似乎未能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
事实上,这并非该行首次因违规被罚。2021年,该行就曾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等问题被罚款125万元。屡次被罚反映出该行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风险管控体系存在明显短板。
管理层变动带来新挑战
乐清农商银行目前正处于管理层调整期。2024年8月,卓建宁从行长升任董事长。而行长职位至今空缺,虽然永嘉农商银行原行长单胜海已调任该行党委副书记,并以行长身份出席活动,但其任职资格尚未获得监管核准。
卓建宁作为在乐清农商银行系统工作多年的资深高管,对银行情况应当十分熟悉。如何在业务发展和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未来新任行长的到任,也将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新的变数。
行业警示意义深远
乐清农商银行的案例为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的背景下,银行机构必须将合规经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小银行而言,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筑牢风险防线,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监管部门对乐清农商银行的处罚也释放出明确信号:未来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将更加注重实质风险,处罚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银行机构需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合规经营能力将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乐清农商银行能否通过此次教训实现管理升级,值得持续关注。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这也将是一个观察监管趋势和行业转型的重要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