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11月的俄乌战场迎来关键转折,普京的军事命令让战局天平明显倾斜。俄罗斯国防部通报显示,俄军7日夜间至8日凌晨发起大规模精准打击,“匕首”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等尖端武器轮番上阵,乌克兰军工企业、能源设施、无人机储存地、火箭弹仓库等关键目标全部被命中。与此同时,11月9日至10日的持续空袭中,部署苏-24战术轰炸机且接收过F-16战机的乌军空军基地遭突袭,亲俄地下组织证实大量外国雇佣兵在袭击后被抬离现场,英语母语者的伤亡人数暂未公开但规模可观。乌克兰方面传来的消息更显严峻,波尔塔瓦州、哈尔科夫州、基辅州等地能源与铁路设施损毁严重,紧急停电覆盖多座城市,截至8日上午已有4人丧生,这也是10月以来俄军对乌能源基础设施发动的第九轮大规模袭击。
战场另一端的波克罗夫斯克已成为决定顿巴斯战局的关键棋子。这座被俄方称为“红军城”的军事重镇,是乌克兰东部唯一焦煤矿产地,更是连接顿巴斯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交通枢纽,丢掉它就意味着乌军顿巴斯防线将出现致命缺口。俄军集结重兵实施钳形攻势,呼号“穆奇诺伊”的乌军士兵透露,俄军兵力达到乌军的20倍,后勤补给困难与伤员撤离受阻让守军陷入绝境。乌军上校切尔温斯直言,基辅必须在增兵固防与撤军避险之间快速决断,否则难逃重创。尽管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宣称有多重应对方案,但俄军已控制城内64栋建筑,路透社证实俄军正持续击退乌军西部反攻,美国智库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迈克尔·科夫曼的判断一针见血:“波克罗夫斯克沦陷,米尔诺赫拉德也就守不住了,俄军的包围圈将彻底合拢。”
![]()
就在乌军前线告急之际,美国政坛的焦虑情绪溢于言表。曾夸下“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海口的特朗普,重返白宫大半年后依旧未能兑现承诺,对基辅的最后通牒、对普京的制裁威胁都沦为空谈。五角大楼的警告更显悲观,将当前局势比作二战爆发前的危险节点,直言“敌人正在联合,威胁持续上升”。特朗普近期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会面,透露出明显的急切心态,不仅重申希望在布达佩斯与普京会晤,还与欧尔班达成共识——俄乌冲突将在不久后结束。这位此前三次搁置“普特会”的美国总统,此刻主动重启会晤讨论,背后是美国对局势失控的担忧,毕竟俄军在战场的优势越大,美国主导谈判的筹码就越少。
泽连斯基政府的处境更为尴尬,一边要应对俄军的军事打击,一边要拼命维系美国的援助。乌克兰明确提出希望从美国购买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泽连斯基本人更是放下姿态拉拢特朗普,否认“特朗普向他扔地图”的传闻,还高调宣称“全世界都怕特朗普,但他不怕”。这种示好显得格外无力,要知道特朗普政府对援乌“战斧”导弹始终犹豫不决,即便泽连斯基提出用“数千架无人机交换”,也只得到“没说不也没说好”的模糊回应。更现实的是,“战斧”导弹单枚成本130万美元,美军年产能仅50至70枚,即便美国点头,乌克兰要获得可用的地面发射版本,至少还需数月改装与一年人员培训,远水难解近渴。
![]()
普京的战略意图已然清晰,大规模军事打击既是削弱乌克兰战争潜力,也是为谈判桌上增加筹码。俄军选择在寒冬来临前密集打击能源设施,就是要让乌克兰民众与军队承受双重压力,所谓“以打促谈”从来都不是空话。面对特朗普抛出的会晤橄榄枝,普京方面虽表态“会晤意愿依旧存在”,但在俄军占据战场主动的情况下,显然不会接受不利于俄方的条件。欧尔班的表态颇值得玩味,这位宣称“只有美国和匈牙利支持和平”的领导人,点破了欧洲多国的天真——以为乌克兰能在前线获胜,实则是对局势的严重误判。
这场持续超三年的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而是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的激烈碰撞。特朗普急着推动“普特会”,本质是想在美国主导下给冲突画上句号,避免俄罗斯成为最大赢家。泽连斯基硬撑战局,核心是不愿放弃领土诉求,但失去美国持续援助的支撑,乌克兰的抵抗将难以为继。普京则稳扎稳打,用战场胜利夯实谈判基础,不急于求成却步步为营。
![]()
“普特会”能否真正提上日程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军事手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俄军的斩首行动能赢得战场优势,却换不来长久和平;特朗普的急功近利难掩美国影响力的衰退;泽连斯基的顽强抵抗也无法改变实力差距。当战争的硝烟让冬雪都染上血色,或许各方都该明白,谈判桌前的妥协远比战场上的牺牲更有价值,尽早停火才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