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近期,路透社曝光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数据:全球社交平台巨头Meta(原Facebook)在去年通过高风险甚至涉嫌欺诈的广告业务,攫取了高达160亿美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币约1140亿元!
3
更令人咋舌的是,Meta旗下包括Facebook、Instagram与WhatsApp在内的三大平台,每日向全球用户推送的此类高危广告竟多达150亿条。
![]()
4
这意味着每秒钟就有超过17万条潜在骗局内容在全球范围内被刷新和传播。
5
我们日常刷到的所谓“零成本暴富项目”、“限时清仓秒杀”、“免费领取手机或现金红包”等极具诱惑力的推广信息,背后很可能隐藏着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6
而Meta不仅对这些现象心知肚明,还从中获取巨额收益,成为这场灰色产业链条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
7
Meta 到底是个什么 “巨头”?
8
Meta最初名为Facebook,由扎克伯格于2004年从哈佛大学辍学后创办,起初仅限该校学生使用。随着规模迅速扩张,逐步覆盖全美高校,并最终走向全球。2012年成功上市,2021年更名为Meta,宣布全面进军“元宇宙”战略,但其核心盈利模式仍牢牢锁定在社交网络与数字广告领域。
9
如今的Meta已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社交应用,而是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生态矩阵,囊括社交互动、即时通讯、短视频分享、商业营销等多个维度,这使其能够触达并影响全球数十亿活跃用户。
![]()
10
公司旗下设有Reality Labs部门,专注于虚拟现实设备研发,推出Quest系列VR头显及智能眼镜原型,同时提供开放的开发者工具链。通过收购Oculus等企业,持续加码在元宇宙基础设施上的布局。
11
财务表现方面,Meta展现出极强的盈利能力:2024财年全年实现营收1645亿美元,净利润达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广告业务贡献了总营收的97.8%,是绝对的核心支柱。
12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提及的1140亿元人民币诈骗相关广告收入,约占其全年总收入的10%——这一数额甚至超过了部分中小国家的年度GDP总量。更严峻的问题在于,Meta旗下各平台高度互联互通,一条广告内容可实现跨平台同步投放,极大提升了传播效率。
![]()
13
一旦诈骗分子进入系统,便能借助算法推荐机制,将非法信息精准推送给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的联合用户群,形成覆盖全球的“立体化诈骗网络”。作为掌握海量数据与先进技术的科技巨头,本应肩负起守护用户安全的责任,却反而让自家平台沦为骗子们的“黄金通道”,以牺牲公众信任为代价换取可观利润。
14
Meta靠用户安全赚钱
15
路透社此次披露的内部文件,彻底揭开了Meta光鲜表象下的真实运作逻辑。外界长期将其视为连接世界的社交桥梁,实则它更像一台高效运转的商业化引擎,每年稳定从灰色地带抽取约1140亿元人民币的非法红利,其本质正是将数十亿普通人的信息安全明码标价进行交易。
![]()
16
公司内部文档明确指出,Meta的产品体系已成为全球“欺诈经济”的关键枢纽。这不是偶然疏漏或监管滞后所致,而是管理层主动选择的结果——把用户的受骗风险直接转化为可持续的现金流来源。
17
其广告审核机制并非真正用于防范欺诈,更像是一个双向筛选的“旋转门”:对于出价高昂但存在高风险的广告主,系统会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广告顺利上线。
18
算法系统全天候运行,评估每条广告的欺诈可能性;只有当判定概率超过95%时才会触发封禁机制,而对于低于该阈值的广告,则采取提高竞价门槛的方式继续放行——这种做法无异于公开宣告:“只要你付得起钱,就能合法行骗。”
![]()
19
更有甚者,公司内部设有一项硬性指标:因打击违规广告而导致的收入损失不得超过总营收的0.15%,即大约1.35亿美元。也就是说,哪怕已有大量用户因此遭受财产损失,也不能动摇公司的盈利底线。
20
此前曾有团队提出一项预算为45亿美元的技术升级方案,预计可将诈骗广告拦截率提升至85%,却被高层以“资源需优先支持元宇宙开发”为由直接否决。
21
小型广告主若多次违规将被立即封号,而大型客户即便累计违规达500次仍可正常运营。这一鲜明对比清楚表明,Meta所保护的对象从来不是普通用户的安全权益,而是那些能带来巨额回报的金主客户。
![]()
22
可以说,在这家企业的价值排序中,利润永远居首,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排在末位。
23
血赚不赔的灰色生意
24
在这套利益驱动机制下,Meta的欺诈广告生态几乎实现了稳赚不赔的闭环运作。
25
公司对每一笔投入与产出都进行了精密测算,将反欺诈支出与可能面临的法律处罚统统纳入可控的成本范畴,而非视为不可逾越的道德红线。
![]()
26
统计显示,高风险广告每年为Meta带来160亿美元收入,其中纯粹属于诈骗性质的内容就贡献了70亿美元。而同期公司在反欺诈技术上的投入仅为12.7亿美元,尚不足灰色收入的8%。相较于公司整体超70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而言,这笔支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7
即便是面对欧盟这样执法严厉的监管机构,最高罚款额度约为10亿美元,也远低于其半年内从高风险广告中净赚的35亿美元收益。
![]()
28
每天有150亿条高风险广告通过算法精准投送到用户屏幕上,一旦有人点击,系统便会立即标记该用户为“易受诱导人群”,随后持续推送类似内容,形成“越点越推、越推越骗”的负向循环。这不仅显著提升了诈骗团伙的转化成功率,也让Meta的广告收入源源不断流入账上。
29
内部资料显示,公司已将用户安全视为可量化的牺牲成本,通过对算法模型、广告定价与收益结构的精细调控,确保灰色利润最大化。
![]()
30
归根结底,Meta的问题并非技术失控,而是有意将欺诈行为封装成一套系统化、服务化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超额回报。
31
全球用户在为帝国买单
32
这座庞大商业帝国的真实燃料,其实是全球亿万用户与诚信商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33
Meta自身的安全团队承认,美国境内约三分之一的成功诈骗案件均可追溯至其平台。英国方面的数据显示,在所有支付类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中,高达54%的源头指向Meta旗下的产品,远高于其他任何社交媒体平台。
![]()
34
目前,欧盟已对其开出总额达4.5亿欧元的罚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正就金融类虚假广告展开深入调查。
35
用户的不满情绪正在不断累积。今年9月,来自15个国家的消费者权益组织联合发起“抵制Meta广告”行动,导致该公司单月广告收入骤降7.8%,创下近三年来的最大跌幅。
![]()
36
问题的核心已经非常清晰:Meta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将欺诈行为制度化、流程化、常态化,企图通过追加预算或接受罚款来掩盖结构性弊病,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除病灶。
37
真正的变革必须打破“营收损失不得超过0.15%”这一铁律,从根本上重构其商业伦理,推动Meta从“欺诈即服务”(Fraud-as-a-Service)转型为“安全即服务”(Safety-as-a-Service)。否则,这座建立在用户信任崩塌与情感创伤之上的数字帝国,终将难逃瓦解的命运。
![]()
38
结语
39
Meta的诈骗丑闻,撕开了这家科技巨擘华丽外衣下最阴暗的一面。
40
当资本追逐利润到了无视道德与法律的地步,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沦为作恶工具,再庞大的平台也可能蜕变为收割民众的机器。
41
那笔高达1140亿元的非法所得,表面上是财报上的亮眼数字,实则是全球无数家庭被骗走的积蓄、破碎的信任与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这份利润沾满铜臭,也背负着沉重的罪责。
![]()
42
科技原本的意义在于让生活更便捷、社会更安全、人类更团结,而不是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利器。
43
Meta事件为整个科技行业敲响警钟:用户信任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一旦失去,再多的收入、再高的市值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
44
对广大普通用户而言,也必须增强防范意识。面对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的“超高回报投资”“免费礼品领取”“清仓甩卖”等宣传内容,凡是要求预先支付费用、提交身份证件或银行账户信息的,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盲从。
45
参考信源
46
界面新闻
![]()
47
潇湘晨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