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NF1-PN疾病负担严峻。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 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占所有神经纤维瘤病的96%[1],全球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3000[2]。NF1患者可出现咖啡牛奶斑、神经纤维瘤、胶质瘤等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其中30~60%的患者会发生丛状神经纤维瘤病(PN)[2]。NF1-PN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沿神经丛侵袭性生长,可累及头颈部、眶内、四肢、胸腹盆腔、脊椎椎管内、神经根、周围神经等部位[3],年增长率可达15.9%[4]。
NF1-PN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可引发多种相关并发症,包括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疼痛,甚至出现严重的容貌畸形及功能障碍,致残、致畸率高[2],给患者及其照护者带来了沉重的躯体、心理和经济负担。在2025年全球神经纤维瘤病(NF)大会上,多项研究揭示中国NF1-PN的流行病学数据和疾病特征,为中国目前面临NF-PN1的疾病负担提供参考数据。
中国NF1-PN患者的生存现状:高发特征与不可切除困境
▌ 中国NF1-PN患者特征:疾病负担重,常并发疼痛和面部畸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智超教授团队发布的PROMISE研究[5]回顾性分析了我国NF1-PN的患病率和疾病特征。研究纳入2277例NF1患者,其中51.08%(1163/2277)的NF1患者会发生PN,中位发病年龄为14岁,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头颈部(51.5%)。55.03%(640/1163)的PN患者会发生PN相关并发症,其中26.41%(169/640)患者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畸形(63.44%)、功能异常(31.88%)和疼痛(30.57%)。
![]()
图1 PN常见并发症
大会上另一项聚焦无法手术NF1-PN儿童患者使用司美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基线特征分析显示(PEDIA研究)[6],207例接受司美替尼治疗的患者中,55.9%为男性(n=124),中位年龄为9岁(6,12),PN中位体表面积为1.045m²(0.85,1.27),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为31.4%。PN最常见部位为躯干、头部及四肢,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疼痛,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平均分达5.6分。其他并发症包括外观畸形(29.6%)、活动受限(6.8%)、面神经运动障碍(3.4%)、视力丧失(2.9%)、肌力减弱(1.5%)、感觉缺失(2.4%)、呼吸功能障碍(1.5%)及吞咽困难(1.0%)。
表1 患者PN发生部位和相关症状
![]()
据《中国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诊疗状况及生命质量调研报告2025》[1](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我国57.8%的未成年患者及42.0%的成年患者以PN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未成年患者高发于颈部、面部和腰背部,成年患者则以腰背部和下肢为主。疾病进展动态分析进一步揭示,在过去的三年中,病情稳定、无进展的患者比例较低,未成年患者仅10.3%,成年患者仅13.2%。这些数据共同表明了中国NF1-PN不仅发病率高,并发症负担重,且大多数呈进行性发展,需长期随访管理。
▌NF1-PN的手术困境:完全切除率低,术后并发症多,疾病进展常见
根据最新专家共识[2],手术干预虽被推荐用于改善PN相关生活质量损害、功能缺损、疼痛、危及生命的出血、外观损毁、神经功能缺损或具有恶变的影像学证据、体积过大等症状。但由于PN沿主要神经干生长、延伸及发展,且常涉及多个神经和神经丛,缺乏包膜,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特征,约1/4的患者术后会产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短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长期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骨骼畸形和外表美观问题等[7]。
除并发症外,术后复发也使患者面临持续性治疗挑战。在PROMISE研究[5]中,22.79%(265/1163)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次数为1.14次,173例手术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23.33个月。尽管大部分的患者(43.85%,114/260)进行了PN部分切除,27.69%(72/260)的患者进行了PN完全切除。然而,超过50%部分切除的患者在2年内出现疾病进展,50%完全切除的患者也在4年内出现疾病进展。大会上另一项研究[8]数据进一步显示,36%的患者接受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手术,总体复发率介于58.5~64%。
结论
上述研究共同描绘了中国NF1-PN患者面临的严峻疾病负担。手术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受限于肿瘤侵袭性生长特性,完全切除率较低、复发率较高、无进展生存期较短,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获批,NF1-PN患者迎来更多治疗选择,或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期待未来持续优化NF1-PN的诊疗策略,以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减轻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国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诊疗状况及生命质量调研报告2025.
[2]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神经纤维瘤病学组. 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全病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5, 105(5): 331-345.
[3]中国罕见病联盟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多学科诊疗协作组.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多学科诊治指南(2023版)[J]. 罕见病研究,2023, 2(2) : 210-230.
[4]Gross AM, Singh G, Akshintala S, et al. Association of plexiform neurofibroma volum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orbidities in neurofibromatosis 1. Neuro Oncol. 2018;20(12):1643-1651.
[5]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476.
[6]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676
[7]朱倍瑶,顾熠辉,王薇,等. 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手术原则及策略[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3,39(11):1244-1250.
[8]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70022 过期日期:2026-02-06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