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爷今年68岁,刚在小区楼下玩了会儿太极拳,忽然觉得身体有些发冷。
回到家,他随口和老伴儿嘀咕了几句:“听说今年流感来得特别早,俺邻居王阿姨都在医院打了三天吊瓶。”
老伴儿赶紧摸了摸他的额头,心里也有点打鼓:“您可别硬撑,万一要是犯了流感,可就麻烦了。”墙上的日历已到了冬季,每年一到这时,门诊里总能见到不少老年人排着队挂号、输液。
![]()
为什么今年流感来势如此凶猛?年纪大的人为啥总是“中招”?怎么做才能安全度过这个流感高发季?很多人习惯一感冒就自己扛,其实对于年纪较大的朋友来说,常常不是一场小病这么简单。
一组数据或许能给人提醒: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流感季节,65岁以上人群流感相关死亡风险提高了2-4倍,住院率也高于青壮年人群近3倍。那么,面对流感高发季,老年人究竟该注意些什么?尤其有1个细节,很多人都“想不到”。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的流感高发尾季。今年的流感季格外猛烈,疾控中心报告指出,2023年冬季流感病毒阳性率达到了18.6%,明显高于往年同期的11%左右。
![]()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免疫系统逐年减弱,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本身就会让身体“吃不消”,再加上流感侵袭,极易发生重症。一些市级三甲医院呼吸科医生提醒:每年流感季,因流感诱发肺炎、心衰和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比例高达35%。
那么,老年人如何才能降低风险、扛住这一拨流感威胁?不妨一起看下去。
普通感冒与流感看似相似,但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都强出一大截。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有多达65万例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死亡。
而中国信息显示,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18.7%,可流感期间死亡率接近全部年龄段的70%。
![]()
为何老年人更容易“中招”?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均下降,产生抗体的速度慢了30%;而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体内本身炎症水平较高,流感感染时更容易“雪上加霜”。此外,身体对病毒反应趋缓,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一旦发展就容易转为重症。
同时,冬季室内通风差,人群密集度高、流感病毒在低温干燥环境下活性增强。据北京协和医院流感团队统计。
2023年底,门诊接诊老年重症流感病例较往年同期上升28%,平均住院天数达10天左右。权威医生提醒:别拿流感当“小感冒”,尤其老年人群,任何轻微不适都应警惕。
坚持良好通风:家里每天定时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疾控统计显示,通风家庭流感暴发率下降了17%。
![]()
规范佩戴口罩:去人群密集场所或医院,一定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以上级别口罩。权威实验证明,正确佩戴口罩可降低流感病毒经飞沫感染概率80%以上。
加强自身免疫力:合理膳食、保证睡眠、适当锻炼。老年人建议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50克以上,多吃新鲜蔬果。哈佛大学研究表明,免疫力良好的老年流感重症发生率仅为2.5%。
![]()
接种流感疫苗:世卫组织推荐,每年秋冬季接种一次流感疫苗,65岁以上长者能降低60%的患病风险,减少80%的重症风险。即使曾经感染流感,建议次年仍要按时接种。
早发现早就医:老年流感症状并不总是发烧,咳嗽无力、食欲减退也需警惕。如出现持续发热、呼吸急促、原有慢病突然加重等,务必及时前往医院。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可降低30-40%的转重风险。
![]()
隐藏的“第5点”:细节决定健康。很多人以为,不出门就万无一失。但实际上,“宅在家”如不保持良好室内卫生和洗手习惯,也同样易感染。
病毒能在门把手、遥控器等表面存活长达48小时。专家建议: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