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旧校园散文《1987,我的岱山中学》发表后,闲暇之余,打开手机,眼前一亮,我的岱山中学初三(1)班曹钧同学的一段唯美读后感文字,悄然映入眼帘。瞬间,如广袤贫瘠的撒哈拉沙漠,发现了一片绿洲,令人欣喜。随之,记录下来,全文如下:
—— “重读褚衍江同学的散文,当“深邃的眼眸,蜷曲着头发,会打篮球的曹钧帅气得不讲道理,神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这行文字映入眼帘,心头骤然涌起一股跨越三十八载的温热。未曾想,年少时在岱山中学的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模样、那些与同窗相伴的细碎日常,竟被老同学如此清晰地珍藏在记忆里。
文章中满是烟火气的校园场景。杨树林间的蝉鸣、石板桥下的溪流、煎饼配盐豆的三餐,都瞬间将我拉回1987年的夏天。那时的我们,带着少年人的肆意与热忱,在课堂上偷瞄、在操场上追逐,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与同窗的呐喊声,成了青春最鲜活的注脚。老同学的笔触细腻而真诚,不仅复刻了岱山中学的高光岁月与师生情谊,更让每个被提及的名字都重获生命力。
这段被文字定格的青春,是时光赠予的珍贵礼物。感谢老同学用笔墨打捞起共同的记忆,让那些散落在岁月里的美好,得以再度温暖岁月。愿我们都能在回忆中铭记初心,在时光里永葆少年热忱。
老同学褚衍江的文字,是一把温柔的时光钥匙,轻轻一拧,便打开了岱山中学的青春闸门。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用最平实的笔触,将校园的烟火气、师生的真性情、同窗的暖情谊一一镌刻。从石板桥边的溪流到教室屋檐的蝉鸣,从煎饼盐豆的三餐到篮球场上的呐喊,每个细节都带着岁月的温度,读来如临其境。
而那篇《还我们的星期天》的投稿与检讨书、老师口头禅里的烟火气、同窗间的嬉笑打闹,更让青春有了真实的棱角与鲜活的模样。文字里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藏着最真挚的怀念,把三十八载的岁月沉淀,化作了最动人的青春回响,让每个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也让这份共同的记忆在笔墨中永远鲜活。”……
谢谢曹钧同学,记忆中你这个像风一样的少年。我呆板的文字,经你妙笔的稀释,顿时生出了一幅悠长而又久远的画面……
曹钧,三十八年前岱山中学的老同学,他的故事,就是当年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传说。那个浪漫多才,帅的一塌糊涂的男人,热爱低声吟唱,篮球场上奔跑的健将。我把岱山中学的回忆拉长,夕阳也也把他的影子拉长,少年们的笑声撞破在篮板上;篮球空心入网,青春最直白的张扬;大家都说篮球是热血的代名词,可我看到,那个叫曹钧的蜷发少年,蹲在角落里系着鞋带时,发梢还沾着昨夜的月光……
曹钧, 一米八几的块头,浑身充满着青春的力量,那年那月应征入伍走进军营,后来,转业地方,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歌声依旧嘹亮,信仰永不褪色。从军营到警营,用同一颗赤心守护着万家灯火。曹钧,就是这么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警营笔杆子,写下了这篇灵动的文字,稀释了我们成长的烦恼和忧伤,中和了少年时代的快乐和阳光,重温的文字里继续双倍把我们的青春珍藏,使我的这篇文章更加栩栩如生,叫我们的岱山中学三(1)班更加璀璨发光。
岁月,宛若一湖平静的河水,静静地、悄悄地流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划过朝暮,淌过四季,带走的是光阴,留下的是故事……
我和曹钧这两个在时光里蹦跶的调皮少年,祝各位岱山中学的老师们,同学们:诸事顺遂,喜乐安康!!愿我们的母校岱山中学:越来越好,蒸蒸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