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2025年的今天,人类文明的表面光鲜之下,仍有人因肤色深浅而命丧街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法希尔城沦陷后,街道上尸横遍野,层层叠叠如同山丘,部分遗体甚至被野狗撕扯啃食,惨不忍睹。
2.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场杀戮带有明确的种族指向性——施暴者专门针对皮肤较深的族群下手。扎加瓦族、富尔族等非阿拉伯裔群体,在毫无预警与申辩机会的情况下,遭到系统性清除。
3. 这场血腥风暴已持续近两年时间,累计造成数万人死亡,近1.2亿人次被迫逃离家园,成为流离失所者。然而,国际社会却始终未能有效干预,阻止这场现代版的种族清洗。“血洗法希尔”究竟因何而起?
![]()
4. 要理解今日之浩劫,必须回溯至二十年前那段被尘封的黑暗历史。
5. 当年在达尔富尔地区崛起了一支名为“金戈威德”的民兵武装,成员清一色为阿拉伯裔,他们以极端暴力手段对当地少数族裔展开围剿。从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间,超过三十万人死于非命,二百七十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6. 人们本以为这支臭名昭著的组织早已瓦解,殊不知它只是换上了新的外衣——如今横行肆虐的“快速支援部队”,正是“金戈威德”的直接继承者。自2023年4月起,这支部队便与苏丹政府军陷入长期交火,战火迅速蔓延至整个达尔富尔。
![]()
7. 达尔富尔的地缘结构尤为特殊: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人口属于非阿拉伯族群,包括扎加瓦、富尔、贝尔蒂和马萨利特等民族。长期以来,这些群体被视为“低等存在”,始终处于阿拉伯主导武装的眼中钉位置。
8. 2023年10月26日,快速支援部队攻占西达尔富尔最后一个战略据点——法希尔市。随着军事控制的确立,压抑已久的种族仇恨彻底爆发,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大规模暴行随即展开。
9. 曾在法希尔求学的大学生哈桑・奥斯曼亲历了那地狱般的时刻。他回忆道,准军事人员手持详尽的“部落名册”逐人盘查:出身哪个部族、肤色深浅如何、祖籍位于何处,每一项都决定着生死去留。
![]()
10. “只要名字出现在扎加瓦族名单上,连审问都不需要,当场枪决。” 奥斯曼语气沉重地描述这一幕,并非虚构渲染。他在逃亡途中目睹整条街道堆满尸体,腐烂的气息弥漫空中,野狗成群结队撕咬残肢,那种画面将伴随他一生挥之不去。
11. 来自非洲扎加瓦族的阿姆娜・哈龙经历了更为锥心的痛楚——她亲眼看着丈夫与长子倒在自家门前,凶手冷笑着留下一句:“这片土地不欢迎你们。”
12. 因族裔身份不同,一个家庭瞬间破碎。同样遭遇的还有富尔族男子侯赛因,在距法希尔西北约25公里的加尔尼镇,他曾与其他两百多名男性一同被囚禁数日,每日遭受棍棒毒打,耳边充斥着“奴隶”“劣等人”等侮辱性称呼。
![]()
13. 直至今时今日,侯赛因仍不敢透露全名,唯恐遭致报复。更令人愤慨的是,这支武装还推行“种族定价”制度——依据你的部族背景索取“通行费”,金额从数百美元至上千美元不等。
14. 奥斯曼指出,他们会细致追问家族来源地,若确认为扎加瓦族,赎金往往翻倍甚至数倍,无法支付者即面临殴打或处决。
15. 相比之下,肤色较浅且不属于重点打击对象的群体,则大多得以安全撤离,几乎未受波及。
![]()
16. 奥斯曼本人隶属贝尔蒂部落,因此未遭直接暴力对待。但他目睹扎加瓦平民遭受羞辱与迫害的过程,内心充满压抑与愤怒。“这哪里是战争?”他说,“分明是以种族划线,把人分成贵贱等级,像宰牲口一样随意屠戮。”
17.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扎加瓦族会成为首要目标?事实上,该族群最初采取中立立场,不愿卷入正规军与快速支援部队之间的冲突。
18. 然而在2023年底,当快速支援部队在西达尔富尔首府朱奈纳对马萨利特族实施大屠杀、致一万五千人遇难之后,扎加瓦族意识到中立已无生存空间,遂选择与苏丹政府军联手抵抗。
![]()
19. 正是这一联合举动,使他们被快速支援部队视为“头号敌对势力”。自此之后,针对扎加瓦族平民的清洗行动愈发频繁且残酷。
20. 面对外界强烈谴责,一名驻守法希尔的军官出面辩称:“我们从未杀害平民,也未按部族进行甄别处决,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谣言。”他还强调部队已下达命令,“严格遵守国际战时法规,保护无辜民众”。
21. 可这种说辞与幸存者的亲身经历形成尖锐对立。无国界医生组织代表西尔万・佩尼科曾在塔维拉接待大量逃离法希尔的难民,他证实:“许多人提到自己因肤色偏黑而在逃跑途中遭追击射击。”
![]()
22. “最可怕的是,他们像狩猎野兽一般追逐黑人,仅仅因为肤色差异。” 佩尼科补充道,这种系统性的猎杀行为已超出常规战争范畴,呈现出明显的种族灭绝特征。
23. 联合国及多家人权机构并非袖手旁观。法希尔失陷后,相关组织接连发布调查报告,揭露当地存在大规模处决、绑架以及基于种族身份的系统性暴行。
24. 联合国专家于上周五公开声明,已有确凿证据表明快速支援部队在法希尔实施针对平民的集体处决。此类行为不仅构成典型的战争罪行,“极有可能已升级为危害人类罪”。
![]()
25. 报告进一步指出,该武装的作案模式与此前攻占扎姆扎姆营地(今年4月沦陷)及朱奈纳市时如出一辙。在朱奈纳,数千人遭杀害,受害者集中于富尔、马萨利特与扎加瓦三大族群,其目的昭然若揭——通过恐怖手段实现族群驱逐乃至物理消灭。
26. 如今的苏丹,除了血腥杀戮,饥荒亦日益加剧。近1.2亿人流离失所,缺乏基本食物供给,衣物短缺,许多地区甚至连清洁饮水都无法保障。
27. 尽管交战双方均被指涉及暴行,但快速支援部队的行为与二十年前“金戈威德”的种族灭绝行径高度相似,甚至更为猖獗。他们清楚国际反应迟缓,多数大国正陷于自身危机之中,便趁此权力真空期肆意妄为。
![]()
28. 为何无人能有效制止?其实并非无人试图干预,而是阻力重重。
29. 苏丹国内政局动荡不堪,政府军与快速支援部队长期僵持,双方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在国际层面,一些国家出于避险心理不愿介入,另一些则企图借机谋取地缘利益,导致迟迟无法形成统一应对机制。
30. 联合国虽不断发布警告与调查结果,但本身并无强制执行力。若要派遣维和力量,必须获得安理会成员国一致同意,冗长的政治博弈让救援行动一次次延误,每拖延一天,就有更多生命消逝。
![]()
31. 那些普通百姓,未曾参与任何争斗,只因生于特定部族、肤色较深,便要承受屠杀、凌辱与漂泊之苦。
32. 奥斯曼坦言,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重返故土,让孩子不必再生活在恐惧与躲藏之中。可望着法希尔满目疮痍的现状,他知道这一天或许遥不可及。
33. 侯赛因则期盼有人能为他们发声,让施暴者接受法律审判。“我们的亲人不能白白死去,正义必须得到伸张。”
![]()
34.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总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生活在和平国度的人们,很难想象“看肤色杀人”竟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35. 但即便无力,我们也绝不能沉默。让更多人知晓真相,并非为了煽动恐慌,而是为了让世人铭记: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仍有无数人在炼狱中挣扎求生。
36. 惟愿国际社会尽快采取果断行动,终结“血洗法希尔”的悲剧循环,不再让“伏尸百万”成为苏丹的代名词。毕竟,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不应因其肤色或出身而被轻易剥夺生存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