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在阿塞拜疆首都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上,五架JF-17“雷电”Block III战机掠空而过——这一亮相不仅标志着阿塞拜疆空军自独立以来最深刻的转型,更宣告了阿塞拜疆政府、巴基斯坦政府、土耳其政府三方防务轴心的崛起,为南高加索地区力量格局注入新变量。
![]()
作为中巴联合研制的四代半战机,JF-17 Block III已经成为阿塞拜疆摆脱苏制老旧装备、转向非西方防务体系的核心选择。此次列装绝非单纯军备更新,而是其强化地区威慑、深化与土耳其军事互操作、重构区域空中平衡的战略宣言,印证了新兴国家通过灵活装备采购实现国防自主的全球趋势。
![]()
从外交互信到军事协同:三方合作的演进之路
阿塞拜疆与巴基斯坦的防务纽带始于1990年代初阿国独立后巴基斯坦即时外交承认,历经数十年发展,从象征性友好升级为结构化合作。2014年双边防务协议的签署是关键节点,巴基斯坦为近百名阿军人员提供培训,奠定协同基础。2020年纳卡战争后,阿塞拜疆老式战机的脆弱性凸显,加速了其采购JF-17的决策进程。
![]()
2024年2月,双方签署16架战机采购协议(价值16亿美元,包括武器和基础设施,下同),2025年6月协议扩容至40架,涵盖弹药、培训及后勤支持,合同总额达46亿美元,创下巴基斯坦国防出口纪录。2025年10月,首批6架单座战机与2架双座教练机交付,经严格验证后亮相阅兵,标志着该机型正式融入阿空军作战体系。
技术突破:JF-17 4.5代战机的核心优势
JF-17 Block III以高性价比实现技术跨越:机长14.93米,翼展9.45米,搭载RD-93MA发动机,推力91.2千牛,最大速度1.8马赫,内油作战半径超900公里,挂载副油箱后可达1700公里,升限16916米,性能比肩西方中型战机。
![]()
航电系统是JF-17 Block III的核心竞争力: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数十个目标,搭配IRST、HMD/S及MAWS系统,实现全维态势感知。开放式数据链支持与土耳其TB2、安卡-S无人机实时协同,形成有人-无人作战生态。7个挂点可承载1542公斤载荷,配备PL-15E超视距导弹(射程145公里)、PL-10E格斗导弹及多种精确制导弹药,兼容土耳其瞄准吊舱,无缝融入阿军现有杀伤链。
而其单机成本仅4000-6000万美元,远低于法国“阵风”上亿美元和F-16V的8500万美元,成为成本与战力平衡的优选。
战略抉择:摆脱依赖与地区平衡
阿塞拜疆选择JF-17,核心是破解对俄制装备的依赖困局。面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制裁压力及与亚美尼亚的防务勾连,中巴联合研制的战机提供了政治可靠、不受制裁限制的替代方案。其与土耳其装备的互操作性,契合阿“两国一族”战略框架,在联合演习中已验证协同效能。
![]()
军事层面,PL-15E导弹的远程打击能力可压制亚美尼亚S-300防空系统,海上巡逻能力强化里海能源设施防护;经济层面,低维护成本与快速备件供应,适配阿国防预算约束,实现长期战力可持续性。
地缘影响:地区军备动态与全球启示
阿塞拜疆列装JF-17引发连锁反应——与其长期存在矛盾的亚美尼亚加速与印度达成30亿美元Su-30MKI采购协议,形成地区军备竞赛态势。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传统影响力受冲击,中巴填补部分地缘真空,伊朗则对无人机作战扩散保持警惕。
![]()
全球层面,此次采购印证了南南防务合作的可行性,为伊拉克、埃及等国提供了低成本现代化范例。JF-17不仅是作战平台,更成为新兴国家追求国防自主的象征。
未来展望:战力升级与合作深化
预计2027年,阿塞拜疆JF-17机队将形成全面作战能力。未来可能升级中国下一代发动机,加装增强型电子战套件,并拓展空射巡航导弹等武器配置,深化无人机-战机协同。此次列装或将推动阿巴在装甲车、防空系统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既通过威慑稳定地区,也面临外交停滞时的升级风险。
南高加索的战略格局正进入多极时代,阿塞拜疆的选择彰显了现代国防中经济性、互操作性与政治自主性的核心价值,为地区军事未来注入新的变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