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金门海岸眺望,对岸厦门的高楼轮廓清晰可见。这片最窄处仅两公里的水域,如今正成为两岸博弈的焦点。当台所谓“海巡署”的百吨小船在浪涛中颠簸时,大陆千吨级海警船正以每月四次的频率巡航在这片自古属于中国的水域。这种力量对比的悬殊,恰恰折射出台当局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2024年2月的那场悲剧性事件,成为局势转折的关键节点。台海巡部门在追缉大陆渔民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直接促使大陆海警将金门水域巡航制度化(图1)。从法新社记者现场观察到的细节看,台方人员现在每天24小时紧盯雷达屏幕,用热成像系统扫描海面,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台方所谓的“执法行动变得更加紧张”,恰恰说明其在此水域的所谓“管辖权”正在被实质性削弱。
大陆海警的常态化巡航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从战术层面看,这是在测试未来可能实施的封锁战术;从法律层面看,这是对中国主权的常态化宣示;从心理层面看,正如台方人员所言,“他们的目标是让人们觉得水属于他们”——而事实是,这片水域从来就属于中国。台方所谓“主权和管辖权”的表述,不过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违背。
(图2)
![]()
对比两岸海上力量,台方的力不从心暴露无遗。受限于近岸浅水环境,台方只能派出百吨级船艇应对大陆千吨级执法船(图2)。
虽然装备有水炮和20毫米机枪,但台方人员坦言要小心避免“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的对抗。这种克制是对实力差距的清醒认知。伦敦国王学院专家帕塔拉诺的观察一针见血:中国海警已被视为“一支主要的地区海军”,而谁又会为几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岛屿与中国进一步升级冲突?
台方不断抱怨资源不足、任务复杂,却回避了一个根本问题:为何要违背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金门当地民众的态度很能说明问题——那位经营宾馆的陈女士说“没有人想要战争”,62岁的叶先生踏上金门时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这些朴素的心声,与台当局的对抗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图3)
![]()
大陆方面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在加强主权宣示的同时,继续向金门供水,推进厦金大桥建设,完善跨境交通(图3)。这种刚柔并济的做法,既展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对两岸民生福祉的真切关怀。
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埃里克·格林将海岸警卫队巡逻视为融合政策的“核心”,这一判断确实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从历史纵深看,金门始终是两岸关系的晴雨表。1949年的内战遗留问题,冷战时期的炮火相向,到如今的常态化巡航,这片水域见证了两岸关系的起伏跌宕。但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一个中国原则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台当局若继续误判形势,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