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定价5万起,结果1号车拍出7800多万?11月9日,埃安UT super正式上市,这款由京东、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三方联手打造的“国民好车”,用堪称离谱的拍卖事件开局,顺带刷新了新能源车市场的关注度。可这场喧嚣背后,真正值得深挖的不是价格,而是一个问题:这辆车,到底是想卖给谁的?
![]()
11月9日,新车发布会如期举行,主角就是埃安UT super。看上去它就是一辆对标大众的10万元级别新能源车,电池可租可买,续航500公里,配置不低,价格也不高。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发布会前那场“1号车”拍卖已经先把这辆车送上了热搜。11月5日,这台“编号001”的UT super最终被拍出7819.34万元。
一辆5万起售的车拍出近8000万?很多人以为自己眼花。
但热度还没散,京东就确认:买家没付尾款,弃拍了,只交了100元保证金。主办方也不生气,顺水推舟把“免费使用权”给了另一个出价最接近原价的用户。
这事怎么看都不像是“真拍卖”,更像是一场话题营销:用天价吊起大众的眼球,再用“国民价格”打动消费者的钱包。
营销这一招确实奏效了。
但问题也来了:热度归热度,真要掏钱买车的用户,到底看上了它什么?
UT super主打一个低门槛:你可以花4.99万元买车身,然后电池租着用;也可以一步到位,整车8.99万元带回家。
这个“电池租用”模式并不新鲜,蔚来早就玩过,但蔚来是30万级的豪华车,租电池能省个几万真不少。
而UT super的目标,是手上只有5万预算又想开新能源车的“刚需”用户。
这种“先租后买”的方式看上去很美,比如短期付款压力低、未来可以买断,甚至还有补贴优惠。
但要看清楚,电池租用是要月月交钱的,租金并不便宜。你三年后准备买断电池?可以,但你得先算清楚三年租金加买断成本是不是比一开始直接买更合算。
一位网友算了笔账,如果每月租金在几百元,三年加起来也不便宜。除非你短期用车就卖掉,否则“租电池省钱”可能只是心理上的错觉。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那些预算紧张、只想低成本上车的用户来说,UT super确实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它不像传统车那样一口价买断,也不像大品牌那样逼你贷款分期,它是用“租电池”把购车门槛压到了5万以内。
这是它的杀招,也是它最聪明的地方。
一辆电动车,核心成本在电池。UT super干脆把电池拆出来当作“服务”,车身当作“产品”,5万的价格就像给消费者开了一扇门,让更多人愿意走进去看看。
看UT super的发布阵容,不得不说一句:这车的出身不一般。
一边是广汽,造车出身;一边是宁德时代,电池巨头;再加上京东,负责渠道和营销。
这不是谁投靠谁,而是三家各拿一个核心能力,拼出一个“全民新能源项目”。
广汽负责车的设计和制造,UT super的外形、底盘,基本延续了AION家族的路线,科技感够、空间大,配置不掉队。
宁德时代提供的是“巧克力电池”——听名字像零食,实际上是他们主打的换电电池系统,容量54kWh,续航500公里,支持快换,这才撑起了“换电车型”的卖点。
京东出力的是渠道和数据。它既是平台,也是大卖场。这次UT super选择在京东上线销售,背后其实是对传统4S体系的一次绕行。
但问题也在这儿:三方联手是好事,但消费者更关心售后、维修、服务到底归谁管?电池坏了找宁德时代?车出问题找广汽?还是都去京东投诉?
这种“拼图式合作”虽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责任边界不清,极容易让用户在出现问题时陷入多方扯皮。
而且从商业模式看,UT super本质像是一种“平台产品”:你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套绑定了电池服务、换电网络和线上销售体系的整合方案。
这种模式对用户提出了隐性要求:你得信任这三家能把车卖出去、服务做好、网络建起来。
否则,换电站没铺开、电池租金上涨、售后跑断腿,用户的“便宜车”就可能变成“麻烦车”。
UT super的定价直指“10万以下新能源市场”,这个区域现在是比亚迪、五菱、零跑、哪吒等品牌的主战场。
但UT super的打法有点不一样:它不靠品牌故事,不靠颜值设计,而是靠一个“新思路”来打破用户的计算逻辑。
你原本觉得10万才能买电动车,它告诉你5万也可以;你原本担心电池老化,它告诉你可以租;你原本怕续航焦虑,它说我可以换电。
它不是在跟比亚迪正面刚,而是在重新定义“入门电动车”的标准。
但说到底,最难的不是技术、价格,而是用户认知的改变。
过去的用户习惯一口价买车,觉得电池就是车的一部分。现在UT super要用户接受:电池是“服务”,车是“拥有”。
这和当年iPhone取消耳机孔一样,刚开始没人愿意,后来大家都适应了。
但适应过程里,有多少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UT super的挑战,不是市场,而是用户思维。
它得说服一大群人:你不需要买一辆完整的车,你可以只买车壳,剩下的租。
这对一向讲究“买断”和“拥有感”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一次颠覆。
它能不能成功,不是看技术多先进,而是看有没有足够多的人,愿意用行动去相信一个全新的购买逻辑。
从表面看,UT super是一辆5万起的新车,从拍卖事件看,它是一场营销操作的成功样本。但从逻辑底层看,它是一种全新汽车消费模式的试探者。
这辆车不靠情怀,不靠品牌,而是靠一套“分开卖、分开算”的组合拳,把新能源车从“高端科技产品”拉回“日用消费品”的地面。
它不是在卖一辆车,而是在卖一种新的用车观念:你不必全拥有,但你可以便宜用上。
在这个逻辑下,7800万的“1号车”拍卖就显得讽刺。那是一场虚高的热闹,而真正的UT super,是一辆试图用5万块改变市场规则的车。
一个是消费主义的秀场,一个是实用主义的车库。你选哪个世界?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