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有为:喊着男女平等,却娶了六个老婆的 “伪君子”
62 岁那年,康有为在西湖边一眼看中了 19 岁的船家女张光。那会儿他已经是儿孙满堂的老人,张光还是个没读过书的小姑娘,家里自然坚决反对。可康老爷子有的是办法,又是给张家盖新房,又是给张父送重金,软磨硬泡硬是抱得美人归。婚礼上,他的儿女们都觉得丢人,集体缺席,可康有为毫不在意,还特意请人教张光读书写字,对外宣称这是 “才子配佳人”。
![]()
没人想到,这位主张 “一夫一妻” 的变法先驱,一辈子娶了六个老婆,最小的比他小 43 岁,横跨中、日、美三国。原配妻子张云珠是包办婚姻,给他生了五个孩子,可康有为变法失败后一溜烟逃到海外,把老婆孩子扔在国内自生自灭,直到晚年才回国团聚。二姨太梁随觉 17 岁就跟着他流亡,三姨太何旃理是美籍华人,17 岁被他的演讲打动,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他,结果跟着他颠沛流离七年就病逝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四姨太市冈鹤子,16 岁在日本当佣人时被康有为看上,婚后没多久就被抛弃。她独自在日本生下女儿,看着孩子越长越像康有为,却始终得不到名分,最终选择了轻生。五姨太廖定徽嫁给 58 岁的康有为时还未成年,生下女儿后没多久就夭折了,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
更讽刺的是,康有为在海外逃亡的 16 年里,打着 “保皇救国” 的旗号,成立了 “保救大清皇帝公司”(也就是俗称的保皇会),喊着 “只要交 2 块银元会费,将来必享荣华富贵” 的口号,忽悠了无数海外华侨。可这些募集来的 “救国资金”,大多被他用来环游世界、买豪宅、娶老婆。他一边在演讲里痛斥封建陋习,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三妻四妾的生活,这种双重标准,难怪被人骂 “伪君子”。
二、傅雷:《傅雷家书》撤出课本,慈父形象背后的真面目
2023 年春天,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迎来大调整,陪伴了无数人的《傅雷家书》被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取代。消息一出,很多人意外,毕竟这本书里的父爱箴言曾感动过几代人。可了解傅雷真实为人的人都知道,课本里那个循循善诱的慈父,现实中却是个脾气暴躁的家暴男、出轨惯犯。
![]()
作家杨绛在《忆傅雷》里写过一件事:傅雷的儿子傅聪小时候在门外偷听他和朋友谈话,被发现后,傅雷当场抄起棍棒就打,打得孩子哭天喊地。这种场景在傅家很常见,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稍有不顺心就打骂相加,美其名曰 “严父出孝子”。可这种暴力教育,给傅聪兄弟俩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对待婚姻,傅雷更是毫无责任感。他和妻子朱梅馥是青梅竹马的表妹,留学法国前就定下婚约。可到了法国没多久,他就爱上了一位法国女郎,立马让好友刘海粟带信回国,要和朱梅馥解除婚约。还好这封信没送到,他就看清了法国女郎的真面目,灰溜溜地回国成了亲。
本以为他会收心,没想到结婚不到半年,就和一位豫剧女演员搞暧昧,闹得满城风雨。朱梅馥为了家庭颜面,选择忍气吞声,这件事才不了了之。傅雷当时痛哭流涕地忏悔,说以后一定好好过日子,结果七年不到,又看上了好友刘海粟的小姨子成家榴。他天天往刘家跑,光明正大地追求成家榴,把婚外情搞得人尽皆知。
![]()
成家榴受不了舆论压力,跑到云南避风头。傅雷居然茶饭不思、日渐消瘦,朱梅馥心疼丈夫,竟然亲自跑到云南,劝成家榴回来,说 “我丈夫没有你活不下去”。成家榴被她的隐忍打动,真的回到了傅雷身边,住进了傅家。那段时间,朱梅馥像保姆一样,每天给丈夫和情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孩子、整理傅雷的文稿。好在成家榴良知未泯,住了一个月就主动离开,这场荒唐的三角恋才画上句号。张爱玲把这件事写进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讽刺傅雷。
至于《傅雷家书》撤出课本,除了傅雷的人品争议,还有个重要原因 —— 版权问题。2017 年傅雷著作权进入公版后,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盗版删减版,真正完整的版本只有译林出版社有授权。而且随着时代变化,傅雷的教育方式和现在的育儿观念差异很大,很多家长觉得这本书的时代感太强,孩子读起来有距离感,这也是它被替换的重要原因。
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浪漫,藏着对发妻的冷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多少人向往浪漫的爱情。可这位被称为 “风流才子” 的诗人,对发妻张幼仪的态度,简直冷酷到让人齿寒。
![]()
徐志摩和张幼仪是父母包办婚姻,张幼仪出身富商之家,端庄贤淑,可在徐志摩眼里,她就是个 “没文化的土包子”。结婚后,他对张幼仪百般嫌弃,就算有了孩子也毫不珍惜。1920 年,张幼仪怀着二胎远赴英国找他,没想到刚见面,徐志摩就冷冰冰地说 “打掉”。张幼仪害怕地说 “听说打胎会死人”,徐志摩居然说出了那句千古渣男语录:“有人打胎死了不代表你就会死,还有人因为飞机火车死呢,不照样有人坐”。
更过分的是,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已经装着林徽因了。在他眼里,只有林徽因这样的大才女才配得上自己,张幼仪不过是阻碍他追求 “自由恋爱” 的累赘。可他忘了,张幼仪当时怀着他的孩子,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最终,张幼仪在异国他乡独自生下孩子,徐志摩却连面都没露,直接登报宣布离婚,转身就去追求林徽因。
![]()
可林徽因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拒绝了他的追求。后来,徐志摩又看上了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不顾道德谴责展开追求,最终如愿娶到了陆小曼。可他没想到,陆小曼虽然美丽有才,却极度挥霍。徐志摩当时月入 12 万银元,放在今天相当于月薪几百万,可还是不够陆小曼花 —— 她爱应酬、爱奢侈品,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为了满足妻子的开销,徐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到处出差讲课,累得喘不过气。
1931 年 11 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大吵一架,刚好听说林徽因要在北京演讲,他立马坐飞机赶去,想借着这个机会和林徽因重温旧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趟旅程成了他的绝唱 —— 飞机在济南失事,年仅 35 岁的徐志摩当场身亡。那句 “飞机火车会死人” 的渣男语录,最终成了回旋镖,正中他自己。
有意思的是,徐志摩有个表弟叫金庸,他曾经用笔名 “云中鹤” 发表文章,而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把 “云中鹤” 写成了一个好色的采花贼。很多人都说,金庸这是在暗讽表哥徐志摩的渣男行径,想想还真有点耐人寻味。
![]()
而被徐志摩抛弃的张幼仪,并没有就此沉沦。离婚后,她在德国勤工俭学,回国后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还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行长,成为了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企业家。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孩子后来都成了栋梁之材。相比之下,徐志摩追求的浪漫,最终成了一场泡影,而被他嫌弃的 “土包子”,却活成了自己的女王。
四、才子的光环与人性的复杂
聊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 “时代不同,不能用现在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们”。确实,民国时期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年代,“自由恋爱” 思潮冲击着传统婚姻,很多文人都在探索新的情感模式。就像鲁迅,同样是包办婚姻,他虽然不喜欢朱安,却一直赡养她到老,尽到了丈夫的责任。
可见,时代从来不是 “渣” 的借口。徐志摩的冷酷、傅雷的暴力与出轨、康有为的双重标准,这些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谴责。他们的才华确实值得肯定,《再别康桥》的文学价值、《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康有为在变法中的贡献,都不该被全盘否定。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的才华,就忽视他们在私德上的缺陷。
![]()
课本给我们呈现的,是名人最光辉的一面,这无可厚非,毕竟教材的意义是传递正能量。可等我们长大成人,就该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 他们既是才华横溢的名人,也是有缺点、有私心的普通人。才华能让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但私德上的污点,也不该被刻意美化或遗忘。
就像张幼仪说的:“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成长。” 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明白:浪漫的诗句、感人的家书、伟大的抱负,都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尊重他人、坚守责任,永远是做人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