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报》消息,脱欧都这么多年了,英国想蹭欧盟的1500亿军备大蛋糕,结果被欧盟拦下要收60亿的入门费,不交钱就直接踢出局。
当初英国脱欧喊着要“主权独立”“自由发展”,现在却要为了一块军备蛋糕回头给欧盟交钱,不少人都调侃,这脱欧难道真成了笑话?
![]()
欧盟这1500亿军备计划,是叫“欧洲安全行动”的正式计划,属于更大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一部分,整个大计划的盘子高达8000亿欧元。
欧盟搞这个计划的背景挺明确,一方面是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欧洲大陆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威胁,之前依赖美国保护的日子越来越不踏实。
另一方面是美国的态度变了,特朗普政府一再强调欧洲要自己承担防务责任,甚至威胁减少对北约的支持,这让欧洲不得不加快搞防务自主的脚步。
这个1500亿的计划,主要是给欧盟成员国提供低息贷款,让它们联合采购军事装备,比如导弹、无人机、防空系统这些关键装备,同时还要提升欧洲本土军工的产能,目标是到2030年前摆脱对美国军火的过度依赖,建立起自己的防务产业链。
![]()
欧盟还特意规定,成员国用这笔贷款采购的装备,65%以上的零部件得来自欧盟或者乌克兰、挪威这些伙伴国,就是为了扶持本土产业,不让钱流到外面去。
那英国为啥这么想参与这个计划呢?说穿了还是利益驱动。
英国的军工实力确实能打,像BAE系统、劳斯莱斯这些企业,在航空航天、导弹、造船这些领域都有很强的技术积累,之前和欧盟成员国也有不少合作,比如“台风”战斗机、“风暴阴影”巡航导弹都是双方联合研发的成果。
但脱欧之后,英国的身份变了,从欧盟成员国变成了“第三国”。
![]()
这样一来,军工企业想参与欧盟的联合采购就变得特别麻烦,之前很多顺理成章的招标资格都没了,只能绕道和欧盟国家单独签约,生意做得越来越费劲。
数据虽然不用多提,但能明显看出来,英国军工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度不低,每年向欧洲的销售额能达到几十亿英镑,而欧盟这1500亿的联合采购计划,意味着近750亿欧元的潜在合同份额,这对任何一家军工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参与这个计划不只是赚钱,还能让英国重新挤回欧洲防务决策的核心圈,在安全问题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这对脱欧后一直想维持国际影响力的英国来说,战略意义不亚于经济利益。
![]()
可欧盟也不是慈善家,怎么可能让英国白嫖这个大蛋糕?
所以这次提出的60亿欧元入门费,本质上是双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从欧盟的角度看,英国已经不是成员国了,不能再享受之前的各种优惠待遇,想参与欧盟主导的战略项目,就得承担相应的成本。
这既是为了补充防务基金,也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规则还是欧盟定的,离开的国家想回来分好处,就得按新规矩来。
欧盟内部其实也有分歧,法国的态度最强硬,一直主张保护本土军工企业,不想让英国企业占太多份额,甚至想把英国的参与比例限制在15%左右,所以在入门费问题上寸步不让。
![]()
而德国相对开放一些,觉得引入英国的技术和企业能降低采购成本,还能提升整个欧洲防务装备的质量,所以对英国参与持支持态度。
欧盟提出的60亿,其实也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参与基金的分摊费用,另一部分是1.5亿到2.5亿的管理费,这个报价远远超出了英国的预期,所以英国政府直接拒绝了,说这个要价不合理,双方还在继续谈判。
这事儿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脱欧给英国带来的尴尬处境。
当初脱欧派喊得最响的就是“摆脱欧盟束缚”“掌控自己的命运”,结果现在发现,很多事情绕不开欧盟。
![]()
英国的军工产业虽然强大,但欧洲市场是家门口的大市场,丢了实在可惜,而欧盟的联合采购计划又是短期内最大的商机,不参与就只能看着竞争对手抢占市场。
可参与就得交钱,还得接受欧盟的规则,这和当初脱欧的初衷多少有点相悖,也让英国国内陷入了争论。
工党政府想修复和欧盟的关系,觉得这笔钱是“战略投资”,长远来看划算;但脱欧派坚决反对,认为这是欧盟在“敲诈”,是对英国主权的侵犯。
欧洲的军工体系其实挺分散的,27个成员国光主战坦克就有十几种,战斗机、驱逐舰也五花八门,协同作战和后勤保障都成问题,联合采购和研发就是为了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
英国虽然脱欧了,但军工技术和产能是欧洲急需的,欧盟其实也离不开英国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会给英国开出“交钱入场”的条件,而不是直接把大门焊死。
反过来,英国也需要欧盟的市场和资金,来维持自己军工产业的竞争力,毕竟现在全球军工竞争越来越激烈,光靠美国市场也不够稳妥。
这里面还牵扯到美国的因素,英国的BAE系统公司虽然是欧洲军工巨头,但美国市场占了它去年销售额的44%,三分之一的员工都在美国,在很多美国人眼里,这家公司几乎就是美国企业。
![]()
而欧盟搞防务自主,一个重要诉求就是摆脱美国的技术控制,比如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因为有使用限制,就被排除在欧盟的采购名单之外。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矛盾:英国想参与欧盟的计划赚钱,却又和美国军工体系深度绑定;欧盟想拉英国进来补技术短板,又怕被美国的影响力渗透。
这种复杂的三角关系,也让英欧的谈判变得更加微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