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一块外国古皂有多神奇?
凭借“9岁儿子蓄发2年捐给癌症患儿”的正能量故事,快手博主“伯虎夫妇”积累了百万粉丝,账号一度以“温暖家庭”人设吸睛。但最近,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他们的直播带货画风突变,主推的叙利亚手工古皂被吹成了“万能神药”,可淡老年斑,治灰指甲、臭脚,还能治口腔溃疡甚至风湿、湿疹,缓解内外痔等多种“医疗功效”。
把一块进口古皂的功效,吹得如此天花乱坠,也是让人开了眼界。但问题是,古皂并不是药品,也没有任何第三方检测报告证明这些功效。商品标注的化妆品备案编号查无信息,进口报关单也没完整公示。而海关总署12360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进口香皂需提供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若宣称可用于刷牙,还需符合食品级标准,声称对痔疮有疗效,可能超出化妆品的范畴,需要取得相应药品或医疗器械资质。而“伯虎夫妇”吹嘘的“万能神药”,恐怕相关批件、标准、资质都难拿得出来。
产品过不过硬,不是关键。最关键的,在于玩好套路就会有人为此买单。“伯虎夫妇”大概深谙此道,利用正能量人设背书,让粉丝觉得“这么善良的人,推荐的东西肯定靠谱”。但在直播里,他们的话术漏洞百出。比如,他们宣称古皂是“30年陈的”,是“2011年叙利亚动荡时遗留的,不可再生”,却拿不出库存溯源凭证;说“月桂油含量不同”的核心差异,仅以“30年的更稠”含糊带过,未展示成分检测报告。价格上,他们一会儿说“399元到手5块”,一会儿又说“有10块的链接,一块能用两年”,完全没解释清楚不同价格对应的产品规格。这种模糊的话术,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觉得“买到就是赚”,从而冲动下单。
![]()
虽然有消费者冲动买单,但“伯虎夫妇”的带货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伯虎夫妇”宣称古皂能治疗口腔溃疡、痔疮等,却没有任何检测或验证数据,这明显是虚假宣传。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伯虎夫妇”的古皂,不仅宣称能治病,连备案编号都查不到,这已经违反了规定。如果他们被查实,不仅要被整改和罚款,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
现在,“伯虎夫妇”被媒体打出原形,塌房不可避免。但其案例,也只是网红带货乱象的一个缩影。在各种带货平台,很多网红为了卖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有的把普通食品吹成“减肥神药”,有的把廉价化妆品说成“抗衰老神器”,甚至还有人卖三无产品。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消费者因为信任网红,才愿意买单,但如果发现被欺骗,这种信任就会崩塌。长期来看,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伤害。
![]()
网红带货,本应该是互惠互利的。消费者通过网红的推荐,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网红通过带货,获得收入。但如果网红为了赚钱,不惜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甚至去卖假货,无疑走上了歪路。消费者不是傻子,一次上当,可能就不会再回头。而网红,一旦人设崩塌,再想挽回口碑就难了。
带货不是一锤子买卖,诚信才是长久之计。一块古皂,治不了病,但诚信丢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