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美国网友拍到了一架B-52轰炸机,在它的左侧机翼下方,挂载着两枚大家不太熟悉的导弹。其实,这款导弹就是之前已经宣传很久的AGM-181LRSO,也就是长射程防区外攻击导弹的“真身”。
这款导弹是由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属于新一代空射核巡航导弹。它的研发历程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研发工作了。然而,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预算方面的调整、研发流程的起伏变化等。最终,直到2021年才进入工程研发阶段,从2022年12月起,开始进行挂飞测试。
![]()
从外形设计上看,这款导弹融合了AGM-129隐身巡航导弹以及AGM-158(即拉斯姆导弹)的相关设计元素。它的弹体采用了隐身的截面多边形设计,这种设计能有效降低雷达反射。
在经过隐身处理后,它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大约为0.0001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一颗1‱平方米大小的乒乓球。它配备了一台涡喷发动机,预估射程在2000到3000公里之间,命中误差大概在10到20米。
未来,这款导弹将取代目前美军库存中的AGM86空射巡航导弹。不过,与AGM86不同的是,AGM-181不再有常规攻击版本,即不再配备常规弹头,而是清一色采用核弹头。
在特朗普刚刚宣布恢复核试验的时候,美国空军便迅速行动,开始密集测试下一代空基核巡航导弹,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
不难看出,美国现在急于重建自己的空基核威慑力量。尤其是在中国九三阅兵之后,我们展示了包括惊雷一号这种前所未见的远射程空基核威慑手段,美国很难不产生想法。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GM-181的技术水平或许并没有那么高。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在九三阅兵上,我们也展示过一款类似的导弹鹰击-18C。
从外形上看,鹰击-18C与AGM-181确实存在一些相似的逻辑特征,特别是都采用了截面为多边形的弹体设计,这种设计能大大降低雷达反射截面。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鹰击-18C主要以常规攻击手段为主,使用的是常规高爆战斗部。这种战斗部重量较大,如果我们考虑将战斗部从几百公斤的高爆战斗部缩减为百十公斤级别的小型核战斗部,那么鹰击-18C的射程有可能接近翻番。
以现在鹰击-18C已经达到的一千多到两千公里的射程水平,翻番之后,其技术水平并不比美国研制许久的AGM-181低。
![]()
而且,如果我们把这款导弹进行简单改装,就可以挂载在空基轰炸机上,比如轰六等,这样我们就能迅速拥有类似的空基核威慑手段。
当然,包括长剑-20等目前现有的空基巡航导弹,也可以借鉴鹰击-18A到鹰击-18C的隐身化修形手段,快速进行外形改进与迭代,从而产生新型的空基远程巡航导弹威慑力量。
不过,对于这类导弹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速度。这类导弹一般采用高亚音速飞行,速度大概在0.8到0.9马赫。
除非利用非常低的巡航高度进行突防,否则在目前高度精密化的战场监视手段面前,其生存能力值得怀疑。更好的突防手段,其实是像中国现在发展的那样,通过高速度、高空飞行,以及结合普通巡航导弹等多种手段,来突破对方的防御网。
![]()
如果美国仅仅把空基核威慑的赌注全部押在AGM-181上,那么这款导弹的最终效能恐怕非常值得怀疑。而且,这款导弹没有常规战斗部型,不能像AGM-86那样,对包括伊拉克等国家滥施淫威。那么未来,这款导弹会不会成为昂贵而无用的“白象”呢?这又将成为美国军备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看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