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编者的话】
曾以“知识仓储”为标识的高校图书馆,正迎来一场关乎价值重构的深刻转型。近期,本市多所高校的探索实践,为新时代如何办好大学图书馆写下了生动注脚。
“图书馆即文化栖息地”“图书馆是重要的学习引擎”“图书馆里有数不尽的隐形导师”……高校图书馆的“掌门人”手握着一根魔棒——把这校园“最安静的角落”变为孕育创新的“最活跃空间”。
本期话题主持: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张炯强 易蓉
![]()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设立主动学习空间,支持协作式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作为落实“卓越育人”工程的关键举措,从传统的“知识仓储”转向“超学科贯通枢纽、学业发展中转站、师生发展切换台”,推动自身从辅助性机构向融入育人全过程的核心平台转变。
依托学校“水杉在线”“大夏学堂”等智慧平台,华东师大图书馆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师—生—机”协同的数智平台和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比如,部署AI馆员、AI学术问答、开发专题智能体等工具、实现24小时个性化资源推荐与学术导航。学校已建成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融合虚拟仿真与数智教材,支持大规模探究式学习。此外,图书馆还构建了特藏资源元空间馆、双创成果库、名师数智人等项目,推动特藏和校本资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整合课程教参、学术成果、双创案例等资源,建设多模态、交互式的数字资源体系,实现从“知识存储”向“智慧赋能”的跨越。这些实践呼应了教育部“推动大模型在高等教育领域垂直应用”的要求,凸显了技术驱动学习范式创新的师大路径。
为满足未来学习对多样化、沉浸式环境的需求,华东师大图书馆以“重构学习空间计划”为抓手,突破传统物理边界,构建“中心—节点—网络”的空间体系。在两个校区的图书馆,已规划并逐步建成多个支持不同学习场景的特色空间,形成未来学习的主阵地。元宇宙未来学习空间:打造出沉浸式、交互式、智能化的学习新场域;主动学习空间:助力协作与探究式学习;一键式智能录播间:让视频课件制作更加高效便捷;AI学习体验区:提供前沿AI工具与开发环境;古籍特藏研习空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可触、可问、可探、可玩”,实现体验式学习;名师学馆则以代入式情境引导学习者体悟名家精神与学术思想。规划中的临港新校区图书馆拟设AI创制坊、跨学科研学坊、未来实验室等模块化空间,以适应新工科及交叉学科的学习需求。此外,校图书馆还推出“全校特色学习空间一站式揭示平台”,整合包括无人机虚实结合实践平台、创意设计实验中心等分布全校的23个特色学习空间,促进空间资源的统筹共享与高效利用,形成多态叠加的学习生态。
华东师大图书馆依托未来学习中心,协同本科生院、卓越学院等单位,持续推进三类重点服务创新:举办“超学科论坛”“创造性培养营”,引导学生突破学科界限;开设“未来学习试验班”,协同相关部门面向师范生开展AI赋能教学、跨学科思维培养等专项训练;推动信息素养课程向“AI+信息素养”与跨学科素养方向拓展升级,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AI伦理与使用规范,着力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立足特藏资源,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特藏文献,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式学习能力。这些举措推动了学习从“知识获取”向“能力建构”的跃升。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馆长 吴瑞君
原标题:《这里有教育元宇宙的未来课堂》
栏目编辑:郜阳
文字编辑:王蔚
本文作者:吴瑞君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