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买卖艺人隐私链条
航空客服偷记艺人行程贩售:一条隐秘的隐私交易链如何成型?
“只要报出艺人名字,半小时内就能拿到准确的航班信息,包括起飞时间、座位号,甚至同行人员信息。”在一个名为“追星前线”的代拍群里,这条置顶消息下方,每天都有数十条求购艺人隐私的留言。北京朝阳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撕开了这条横跨航空客服、代拍黄牛与追星粉丝的黑色产业链——航空公司外包客服舒某用纸笔偷记艺人行程,以每条50-80元的价格卖给代拍者张某,后者转手加价至1000元对外兜售,上百条艺人隐私信息在此过程中被肆意流转,而这只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
11月15日,北京朝阳法院的庭审现场,被告人张某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这个曾经的追星女孩,如今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站在被告席上。“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拍艺人照片发在社交平台,后来有人私信问我能不能帮忙拍特定行程,愿意付钱。”张某在庭审中供述,2023年3月,她在一次机场追星时认识了几个职业代拍,对方告诉她“精准的行程信息比拍照技巧更值钱”,并将她拉进了多个代拍交流群。
从粉丝到“中间商”:一条信息的16倍暴利之路
张某的“转型”始于一次偶然的交易。2023年5月,有粉丝愿意花500元购买某顶流艺人的回京航班信息,她在代拍群里紧急求助,很快就有人私信回复“有渠道,80元一条”,对方正是在航空公司外包客服公司工作的舒某。这笔交易让张某意识到其中的暴利空间——仅转手一次,利润就超过400元。
庭审证据显示,张某与舒某的交易模式固定且隐蔽。张某在代拍群收集粉丝需求后,将艺人姓名、常用身份证号等基础信息发给舒某;舒某利用工作时登录航空公司订票系统的便利,查询到目标艺人的航班动态、座位信息、购票记录等详细内容,手写在便签纸上;趁下班时主管检查松懈,将便签纸藏在随身物品中带出公司,再通过微信将信息拍照发给张某,完成交易。
“不同级别的艺人信息,定价不一样。”张某的供述揭露了行业内的“分级定价”规则:普通艺人的航班信息每条50元,流量艺人80元,若涉及出国行程、私人包机等敏感信息,价格会翻倍。而当这些信息流转到粉丝手中时,价格已被层层加码。据张某交代,某顶流艺人的生日当天航班信息,她最终以120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名粉丝后援会成员,这条信息的原始收购价仅为80元,溢价高达15倍。
截至案发,张某从舒某处购买艺人信息132条,涉及67名艺人,转卖后累计获利2.3万元;舒某非法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118条,获利9800元。“我知道这不对,但每个月工资才四千多,觉得这钱来得太容易了。”舒某在庭审中忏悔,她所在的外包公司有明确的保密规定,禁止员工泄露客户信息,上班时甚至不允许携带手机,但“手写记录再带出”的漏洞,让她一次次突破了底线。
航空系统的“内鬼”:外包模式下的隐私漏洞
舒某所在的公司,是为某大型航空公司提供客服外包服务的第三方企业,主要负责机票预订、行程查询等基础业务。11月16日,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该公司招聘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客服岗位入职前会进行保密培训,签订保密协议,但“主要靠自觉,不会全程有人盯着”。
“航空系统的信息安全,卡在了‘最后一公里’。”曾在某航空公司信息安全部门工作的李工程师向记者透露,正规航空公司的核心数据系统有严格的权限管控,普通客服只能查询到本人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且操作记录会全程留痕。但问题往往出在第三方外包公司——部分外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简化了信息安全管理流程,“有些客服甚至能使用公共账号登录系统,很难追溯具体操作人”。
李工程师进一步解释,舒某采用的“手写记录”方式,正是钻了技术监控的空子。“系统能监控键盘输入和屏幕截图,但无法识别员工手写行为;下班时的安检主要针对电子设备,对纸质便签基本不会检查。”他透露,行业内还存在更隐蔽的信息泄露方式,比如将艺人信息记在指甲缝里、写在纸巾上,甚至用暗号编成短信发送,“这些方法让信息泄露变得难以察觉”。
值得注意的是,舒某并非个例。北京朝阳法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该院审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涉及航空、酒店、快递等服务行业“内鬼”的案件占比达32%,其中外包人员占比超过六成。“外包人员流动性大、归属感弱,且薪酬待遇较低,更容易被利益诱惑。”该案主审法官在庭审后表示,部分企业将核心业务外包后,对信息安全的监管责任也随之“外包”,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代拍灰色产业:追星经济催生的隐私黑洞
张某与舒某的交易,背后是规模庞大的代拍灰色产业。记者潜入多个代拍交流群发现,这些群成员从数百人到数千人不等,群内不仅交易艺人航班、酒店、行程信息,还提供“跟拍”“堵门”等服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精准信息是代拍的核心竞争力。”在某代拍平台从事相关工作三年的林某(化名)向记者透露,代拍者的收入与信息获取能力直接挂钩,“如果能提前拿到艺人的航班信息,就能抢占最佳拍摄位置,拍出的照片价格更高;要是能拍到艺人的私人行程,一张照片甚至能卖上万元”。他承认,自己曾通过多种渠道购买艺人信息,“除了航空客服,酒店前台、剧组工作人员都是信息来源”。
追星经济的火爆,为这条黑色产业链提供了生存土壤。某娱乐数据平台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追星市场规模超过1400亿元,其中“代拍周边”交易额达87亿元,同比增长23%。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代拍行业,也催生了对艺人隐私信息的旺盛需求。
“粉丝的非理性追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息泄露的风气。”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张洪生表示,部分粉丝为了获取艺人的“独家信息”,不惜高价购买隐私,这种需求直接刺激了信息交易链条的形成。“有些粉丝后援会甚至会专门筹集资金,用于购买艺人行程信息,美其名曰‘为偶像应援’,却忽视了这种行为已经触犯法律。”
艺人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严重困扰。某二线艺人的经纪人王女士向记者透露,艺人经常遭遇代拍“围追堵截”,“有一次我们的私人行程被泄露,十几名代拍在酒店楼下守了整整一夜,艺人根本不敢出门”。更让她担忧的是,隐私信息的泄露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曾有疯狂粉丝根据航班信息找到艺人的座位,在飞行过程中不断骚扰”。
法律重拳出击:隐私保护不能留“灰色地带”
“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人,都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该案主审法官在庭审中明确指出,舒某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张某明知是非法获取的信息仍予以收购并转售,二人的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中,二人交易的信息涉及公民身份证号、航班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且数量较大,已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案尚未宣判,但类似案件的判决已有先例。2023年6月,上海某法院审理的一起同类案件中,航空公司客服李某因出售艺人航班信息获利3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购买信息转售的代拍者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除了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相关企业也需承担监管责任。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浩律师表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航空公司作为信息处理者,将客服业务外包后,仍需对信息安全承担监督管理责任,若因管理不善导致信息泄露,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行政处罚。”
针对航空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民航局已于近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航空公司及外包企业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员工操作全程追溯机制、加强对纸质文件的管理、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等。“我们将对存在漏洞的企业进行约谈整改,情节严重的将暂停其业务合作。”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治乱象:需要行业自律与全民共识
“这起案件暴露的不仅是个别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更是整个行业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短板。”张洪生教授认为,根治艺人隐私泄露乱象,需要多方合力。从企业层面来看,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尤其是加强对第三方外包企业的监管;从行业层面来看,应建立代拍行业黑名单制度,对侵犯艺人隐私的代拍者进行联合惩戒;从社会层面来看,应引导粉丝树立理性追星观念,让粉丝明白“尊重隐私才是对偶像最好的支持”。
艺人及其团队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会定期更换出行方式,避免使用固定的航班和酒店,“必要时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之前我们就起诉过一名泄露行程的代拍者,最终对方不仅公开道歉,还赔偿了损失”。部分艺人后援会也发出倡议,呼吁粉丝抵制代拍、尊重艺人隐私,得到了不少粉丝的响应。
11月17日,张某和舒某的案件庭审结束,走出法院时,舒某的家人泣不成声。这个曾经的航空客服,因一时贪念毁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张某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希望我的经历能提醒大家,不要为了钱触碰法律底线,也希望粉丝们能理性追星,给艺人留一点私人空间。”张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的隐私都可能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艺人隐私泄露案的频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隐私保护没有“旁观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绷紧法律这根弦,共同守护好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隐私不被贩卖、生活不被打扰”成为常态,而不是奢望。
(文中林某、王女士为化名,部分信息综合自法院庭审记录及公开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