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别再“趁热吃”了!出现这3种情况更要警惕!

0
分享至

食管癌一直位居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前五位,在世界总的食管癌发病率中,中国人占比甚至最低时候都有46%。

食管癌往往是在长时间的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时间在高危地域生活等影响下发病。当然食管癌是多因素致病,不良饮食习惯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

过去食管癌的高发年龄在60岁以上,现在50-55岁左右发病率就已经很高了。

那么,哪些不良饮食习惯容易诱发食管癌呢?

很多人都说,饺子要吃烫的,喝茶要喝热的......这其实就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部分的食管癌患者都有“烫”饮食的这种习惯。

食管癌是怎么被“烫”出来的?

这个“烫”,不仅仅指喝烫水、吃烫食,也包括口味嗜辣、嗜烈性酒等。

由于地域和饮食文化的差异,食管癌的发病往往和地域密切相关,好发地域有广东、四川、河南、内蒙古等。

广东地区爱喝汤,广东潮汕地区爱喝功夫茶,这些茶、汤的温度都很高;四川的麻辣烫、麻辣火锅等特色饮食,一下子占了烫、辣两个危险因素;河南人爱吃的面食也是非常烫,另外还有典型的地域食物胡辣汤;内蒙古人好喝大酒,特别是酒精度数高的烈酒。

这些地域的美食和习惯,都可以用一个“烫”字来总结,不管是物理上温度的“烫”,还是化学上高浓度酒精的“烫”,都会对正常的食管黏膜有刺激作用。

食管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60℃,如果长期反复被“烫”,就会出现损伤和癌变。

食管是一个30-40厘米长的,有弹性的管状结构,整个食管可以分为颈段、胸段、腹段三段,在这三段中,又由于其他结构的相对挤压,分别出现了3个生理狭窄,这3个生理狭窄处是食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食管癌

1.咽部疼痛、不适感,这可能是早期食管癌的表现,如果症状持续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都不好转,就要加以警惕。

2.胸骨后隐痛、烧灼感。胸骨位于前胸正中,如果吞咽时胸骨后发生针扎样的、丝丝拉拉的疼痛,或者出现烧灼感、隐痛,就要引起注意,这也可能是早期食管癌的表现。

3.进行性吞咽困难。进行性吞咽困难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起初吞咽时会出现食物通过缓慢、滞留、哽噎、咽不干净等现象,吃东西只是有些隐痛。而后吞咽困难的程度会逐渐加重,吃米饭、馒头都要通过喝水帮助吞咽,甚至有的人只能喝牛奶等流食,稍浓稠一点的糊糊都不大好吞咽下去。

如果怀疑得了食管癌,可以通过食管镜、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发现食管是否有病变,最终诊断要依靠病理检查。

食管癌如何治疗?

食管癌如果在初期,病变只是侵犯食管内的黏膜,这种情况一般通过胃镜就可以切除,且五年生存率很高,术后的生活质量也比较好。

如果食管癌侵犯了肌层,甚至长出食管外,治疗效果就不太理想了,所以,食管癌一定要及早发现、尽早治疗!

那么,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法有哪些?手术是怎么做的?

大部分食管癌发生在胸段,食管癌原来最经典的手术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手术方式,经左侧胸腔开20-40厘米的切口,切掉部分食管后,然后把胃做成管状,提拉到胸腔和食管接上就可以了。

第二种手术方式,由于病变位置太高,心脏又都在左侧,不适合左侧开胸,只能经右侧开胸。经右侧开胸切掉部分食管后,右侧膈膜下面是肝脏、胆囊,不是胃,怎么重建消化道呢?只能开腹把胃游离出来,做成管状,胸腹膈膜上有一个裂孔,通过这个裂孔,把胃往上提,然后和食管连接起来。

第三种手术方式,食管癌发生在胸上段等较高的位置,手术时需要再加一个颈部切口,和第二种手术方式差不多,只是比第二种术式又多了一个切口,需要三个切口。

以上这三种手术方式切口都比较大,创伤也很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不这样做了,已经变成微创手术了,现在用腹腔镜、胸腔镜,在胸部、腹部打几个眼进去,就能把手术做了,手术效果和开胸、开腹是一样的,但是患者创伤小了很多,恢复相对也会更快一些。

作者:杨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学组成员

来源:科普湖南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无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记者:独行侠考虑同时交易欧文和戴维斯

记者:独行侠考虑同时交易欧文和戴维斯

懂球帝
2025-11-13 09:36:05
从“刺破手”到去世,仅9天!医生:做这5件事前,务必要戴手套

从“刺破手”到去世,仅9天!医生:做这5件事前,务必要戴手套

DrX说
2025-11-10 14:24:15
曾医生前夫被低估了!众人说他配不上妻子,实则是眼科大拿

曾医生前夫被低估了!众人说他配不上妻子,实则是眼科大拿

诗意世界
2025-11-13 17:50:38
特朗普表态后,日本国内舆情开始迅速反转了!

特朗普表态后,日本国内舆情开始迅速反转了!

青青子衿
2025-11-13 03:45:29
192万年终奖总监得190万,我只得2万,我默默申请调岗去分公司

192万年终奖总监得190万,我只得2万,我默默申请调岗去分公司

小秋情感说
2025-11-13 13:57:30
第三金!张展硕创全国青年纪录夺全运男子800米自由泳金牌

第三金!张展硕创全国青年纪录夺全运男子800米自由泳金牌

澎湃新闻
2025-11-13 19:20:28
11月13日俄乌:新的紧急援助来了

11月13日俄乌:新的紧急援助来了

山河路口
2025-11-13 17:27:24
致2人死亡!惠州一工业园发生坠落事故被挂牌督办

致2人死亡!惠州一工业园发生坠落事故被挂牌督办

南方都市报
2025-11-13 16:46:04
美方114页报告曾得结论:若跟中国打起来,战争或在一个月内结束

美方114页报告曾得结论:若跟中国打起来,战争或在一个月内结束

阿校谈史
2025-11-12 12:04:54
外交部回应董郁玉案

外交部回应董郁玉案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3 18:03:19
有一半华人血统,泰国王后“回娘家”

有一半华人血统,泰国王后“回娘家”

亚太观澜
2025-11-12 21:00:05
武统、和统都没戏?台军专家:大陆已走上第三条路

武统、和统都没戏?台军专家:大陆已走上第三条路

剑道万古似长夜
2025-11-13 17:42:48
日本踩红线遭中国反制!高市早苗改口,特朗普释放“开战”信号?

日本踩红线遭中国反制!高市早苗改口,特朗普释放“开战”信号?

纾瑶
2025-11-12 20:04:36
医生告诫:一旦吃上他汀药,5件事就不要做了,别拿身体开玩笑

医生告诫:一旦吃上他汀药,5件事就不要做了,别拿身体开玩笑

健身狂人
2025-11-13 16:57:07
29分大败想起他了?湖人球迷高呼勒布朗!美网友让东里给老詹道歉

29分大败想起他了?湖人球迷高呼勒布朗!美网友让东里给老詹道歉

嘴炮体坛
2025-11-13 16:36:48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13 13:00:03
美媒:没有人希望中国人有能力设计和制造自己的喷气发动机!

美媒:没有人希望中国人有能力设计和制造自己的喷气发动机!

文史旺旺旺
2025-11-12 18:39:07
杨子黄圣依离婚后,意外揭开男方妈妈另一面,真是走了向太的老路

杨子黄圣依离婚后,意外揭开男方妈妈另一面,真是走了向太的老路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2 18:26:23
不是徐杰!不是赵睿!广东全运会金牌最大功臣,杜锋挑中千里马

不是徐杰!不是赵睿!广东全运会金牌最大功臣,杜锋挑中千里马

篮球国度
2025-11-13 08:45:00
老人超市脱衣证清白后续:警方通报双方和解,超市老板身份被扒

老人超市脱衣证清白后续:警方通报双方和解,超市老板身份被扒

奥字侃剧
2025-11-12 18:10:42
2025-11-13 21:08:49
创作者_FBXD
创作者_FBXD
宜都本地新闻
5304文章数 7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缅北园区头目佘智江被押解回国:登机前微笑 下机腿软

头条要闻

缅北园区头目佘智江被押解回国:登机前微笑 下机腿软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深夜重磅!GPT-5.1发布,奥特曼大谈情商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本地
亲子
公开课

旅游要闻

四川首个秋假 绵阳景点成为小游客科考研学热门之选

房产要闻

8200元/㎡!海口宝龙城,彻底杀疯了!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亲子要闻

何穗产后首晒照,网友:这是刚生完的人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