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6年春节假期安排正式公布,从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至23日(正月初七)放假调休,共9天。消息一出,各大媒体纷纷以“史上最长春节假期”为标题进行报道。
然而,细看放假安排,这9天假期中,包含了3天的周末(2月15、21、22日),再加上2月14日(周六)和2月28日(周六)两天的补班,实际上春节的假期仅有4天。
![]()
这种“朝三暮四”的时间管理,制造出“长假幻觉”,却让无数人在节前节后陷入“连续上班”的疲惫与焦躁。
对于云南这样的旅游大省,像春节这种“刻意”制造的“长假”,效应是尤为明显的。如2025年春节期间,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游客58.86万人次,同比增长5.63%,实现旅游花费30203.29万元,同比增长9.18%。
在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云南旅游对长假经济的深度依赖。楚雄州2025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233.22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3.77亿元,过夜游游客同比增长21.93%;云南各地纷纷推出各类文旅活动,如楚雄州精心策划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以及昆明市的“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展示展演活动。
![]()
然而,这种依赖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长假期间人满为患,服务质量下降,而假期后则迅速进入淡季。云南旅游的波浪式起伏,与这种长假依赖症有着直接关系。
调休制造的长假,表面上促进了消费,却也付出了不小的社会成本。
在云南旅游市场人气旺、活力足的背后,是大量旅游从业者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春节。酒店员工、餐饮服务员、景区工作人员、导游、运输行业从业者等,在别人举家团圆的时候,他们正奋战在一线。旅游市场的旺盛,往往也意味着他们工作强度的大幅增加。
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承载着亲情团聚、辞旧迎新的深厚文化内涵。当大多数家庭围坐一堂共享年夜饭时,这些坚守岗位的从业者只能将团圆的期盼埋在心里。
![]()
并且,这些旅游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也就是说初一至初三属于法定节假日,加班应支付不低于三倍工资的报酬,初四至初七等调休日加班,如果不能安排补休,应支付不低于两倍工资的报酬。但现实中,懂的都懂。
对于云南旅游行业来说,调休长假带来的客流过度集中,导致旅游资源承载压力过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员工连续工作疲惫不堪。而节后,则面临客源锐减、设施闲置的问题。
从数据看,云南旅游在长假期间确实受益颇丰。但需要反思的是,这种靠调休“人造”的长假经济,是否真正有利于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短暂的高峰期后,留下的是疲惫的员工、过度使用的设施和可能下降的服务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曾指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上演一次“人类最大规模迁徙”的春运,足以说明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朴素“信仰”。但接二连三的调休让放假似乎真的变成了“放假”,所以到头来,假期的本质是什么?
![]()
当春节的仪式感被调休制度切割得支离破碎,当“回家过年”的朴素愿望不得不与“拼假攻略”挂钩,舒舒服服地过一个过年,变得急促而不安。在工业化社会效率至上的逻辑下,劳动者的生物钟必须为生产周期让路,传统节日的人文价值被压缩成“促进消费”的经济指标。
调休,本质是现代文明对传统的一次妥协与让步。机器可以24小时运转,但人需要呼吸、停顿与连接。而我们需要的不是大肆宣传,而是一套承认人性弱点、尊重文化根脉的社会运行逻辑,只有当人们有充足时间完成情感再生产,才能真正创造出比加班更高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