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总统对台湾进行了所谓的“国事访问”,大陆为表示“欢迎”,两天发射了共计6.8万发炮弹,这场行动在军中被称为“万炮齐轰迎送瘟神”。
![]()
“瘟神”为什么要去台湾?炮弹造成了多少伤亡?
1960年,唯恐天下不乱的美国又搞幺蛾子了,总统艾森豪威尔声称要在6月17日到19日到台湾,进行所谓的“国事访问”。这一明晃晃的举动,摆明了就是要给台湾当局撑腰,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此事当然不能忍,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很快下决定,要给这位远道而来的总统一个“热烈欢迎”。“欢迎仪式”怎样进行?那就是调集35个炮兵营,420门火炮,每天打上几万发炮弹。来的时候给他下马威,走的时候让他灰溜溜。
动员大会上,军队领导们发起动员:“这次行动叫‘炮轰瘟神’,要用咱们的炮弹狠狠地‘迎接’他、‘欢送’他!”这任务好啊,战士们听了,个个摩拳擦掌。
这场炮击和战斗不一样,矛头指向的是美国人,不是台湾同胞。上级下了明确指示,主要打金门的山头、滩涂、空地,不打村庄,不打老百姓。福建前线的广播电台甚至提前通知金门守军和居民,让他们做好隐蔽。
每天早上一到8点,战士们就准时开炮,6月19日,艾森豪威尔终于离开台湾了,战士们情绪更高了,又接着打炮弹“欢送”。
![]()
两天时间,总计发射了6.8万发炮弹,作为回应,金门还击了1000多发,也打到了大陆的空地上。有人评价说,这是一场“象征性战争”。
其实从1958年开始,金门就成了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两岸隔着海峡打炮,但谁也不往死里打。1959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只在单日打炮。
到了春节,2月7日和9日这两个单日也停火,后来慢慢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双日不打,节日不打,打的时候也尽量不打死人。
对岸的国民党表面叫嚣,实际上也接受了这个安排,偶尔还击几炮,也是打到海滩空地上。福州军区领导叶飞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对话,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谈判。”只要没有闹僵,就总会留下对话的渠道。
美国总统被炮声“送走”后,蒋介石还坚持自己的“反攻大陆”计划,1961年到1965年,他搞了一个所谓的“海威作战”计划,派了1800多名武装特务潜入大陆沿海,大多数都被消灭了。他又制定了“国光计划”,准备大举登陆,但人人都知道这是大白天做美梦。
![]()
1962年夏天,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表态说,不知道台湾有反攻计划,也不赞成。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震惊全世界。
国民党内一片沮丧,蒋介石嘴上说不影响反攻政策,私下却开始修防御工事,看看这觉悟,连挨打的准备都做好了。
1979年1月1日,和平统一方针出台了,此时两岸形势有了新变化,国防部长徐向前正式发布声明,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持续多年的“象征性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不过,参与当年炮轰的战士们倒是有自己的纪念方式,女炮兵班长许丽甘参与“送瘟神”时,还身怀六甲。她生下的儿子,被取名为“炮生”,意为在炮火中诞生。后来,生的孩子们也取了类似的名字,二儿子叫“炮群”,三儿子叫“炮团”。
三门“炮”长大后都参了军,老大炮生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了两次三等功。老二老三也都在部队当了干部。
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当年炮弹宣告的,是中国人绝不向霸权低头的骨气,维护主权,就应寸土不让。
![]()
参考资料:台海网《万炮齐轰迎送“瘟神”》 光明网《金门炮击:国共象征性的战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