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卡粮断油,让十四亿人挨饿受穷!
2025年了,居然还有西方政客幻想靠掐住饭碗就能让中国服软,这逻辑,听起来像是拿上个世纪那套冷战剧本,想在今天的现实舞台上重新演一遍。
但问题是,剧本可以旧,现实可不认账,中国到底有没有可能被“饿”围困?美国说断就能断得了吗?现实恐怕要让这位大使好好“补补课”。
伊曼纽尔的这番话,说得直白:你中国人多地少,种不出那么多粮食,靠进口才能吃饱,一旦西方说不卖了,或者海上运输一断,你们就得低头认输。
这听上去似乎有点“战略眼光”,但实际上,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严重滞后认知,在他脑海里,中国还是那个要靠进口小麦填肚子的“吃饭大国”;
可现实是,中国早已转身成了一个靠自己养活自己、还能帮别人稳市场的粮食强国。
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人均年口粮超1000斤,正常人一年吃个700来斤,远远够了,更关键的是,这些粮,绝大部分是自己田里种出来的,不是靠进口堆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饭碗工程”不是这几年才开始搞,而是几十年来一锤一锤打下来的。
首先,我们吃的主食,米、面、杂粮,基本全是自己种的,谷物整体自给率也长期保持在95%以上,比联合国设定的粮食安全警戒线高出不少。
这是什么水平?打个比方,哪怕全球粮食市场突然停摆,中国人照样能吃得饱、吃得稳,还能吃得不贵。
当然,我们确实有从海外进口,比如大豆、玉米这些“结构性补充需求”,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靠进口活着”,中国的策略是,自己能种的绝不依赖别人,非要进口的也不靠一个人。
美国说卡就能卡住中国的饭碗?那恐怕是他们没看看中国这些年在全球粮食上的大动作。
以前中国买大豆主要靠美国,一吵架就被卡,现在呢?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超63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而从美国买的比例连年下降,我们不是不买,而是用现实说话:谁合作靠谱,就跟谁做生意。
中粮、北大荒这些“国家队”粮企早就不满足于“进口商”的角色,而是成了“全球种粮人”。
从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到俄罗斯远东,再到中亚草原和非洲高原,中国企业租地、建仓、修港口,直接参与当地农业生产,把粮食掌控在自己手里。
美国总想着“掐住马六甲”,但中国早就未雨绸缪,中欧班列打通欧亚内陆通道;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拓展西线出海;
东盟国家合作打通南向运输线,海上、陆上、空中多通道并行,想一脚踩死中国粮运?没那么容易。
而且中国不是简单地买粮,而是在“控链”。
什么意思?我们不仅买得起,还能运得回,储得住,而且关键时刻调得出,这靠的是国家级的“粮食调控能力”。
全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不仅能抗旱抗涝,还能支持机械化耕作,农业科技进步率超63%,种子、农机、遥感、AI种田,一个都不少;
国家粮食储备体系覆盖全国,中央储备、地方储备、企业储备三位一体,确保极端情况下也不会乱了阵脚。
从“种得出”到“存得住”,再到“调得快”,这才是真正的粮食安全全链条。
美国政客之所以敢放狠话,说到底,是在幻想“粮食武器化”,他们以为,只要掐住全球粮食供应,就能让对手乖乖就范。
可对中国,这招不灵,饭碗我们自己拿着,筷子也是自己的,别人想插手,先得问问我们愿不愿意。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不仅自己吃得饱,还在全球粮食链条中扮演“稳定器”的角色,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贡献全球粮食总产出的20%以上,对国际粮价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曼纽尔那番威胁,听着吓人,其实更像是给自己壮胆,现实却冷冰冰地摆在那里:中国的粮食安全盘子不是纸糊的,美国想借“断粮”让中国低头,不过是搬出一套旧工具,想修补一个已经换了零件的现代系统。
今天的中国,靠的是脚踏实地的种田人、全球布局的粮企、踏实做事的政策团队,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靠威胁、靠封锁,只会暴露出他们对中国的误判,和对现实的焦虑。
饭可以慢慢吃,但饭碗,不能让别人碰,中国人从来不是靠“施舍”吃饭,而是靠“种出来”的底气挺直腰杆。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关于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国家统计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