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军工部门正在对新口径子弹展开测试一事,已经在近期的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那枚用试验的6.8x50毫米钨芯穿甲弹的照片,也已然传播得“到处都是”。对此,大多数分析都聚焦于可能建立在6.8毫米这一全新口径上的新一代国产单兵武器,如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等;也有人对中美两国同时着眼于6.8毫米这一全新口径子弹和枪械,展开了颇为详细的深挖与研究。不过,这样就够了吗?恐怕未必。
![]()
国产全新口径子弹
不夸张地说,倘若这一从未被解放军列装过的口径子弹,真的在未来某天成为了“制式装备”,那其所产生的影响将是覆盖多军兵种和多类武器装备的,甚至可能引发一轮波及全军的主战装备换装潮。原因很简单,最最基本的子弹和单兵轻武器威力的显著变化,将直接决定国家防弹标准的制定,进而促使各类具有防弹功能的装备出现变化
![]()
国产警用防护装备多采用GA系列标准
当下看来,国内防弹产品标准主要为两大体系,即简称为GA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以及简称为GJB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前者对应的是警用防弹装备,如警用防弹衣、带有防弹效果的警盾、警用防弹头盔和警用装甲车等。另外,一些涉及防弹类装备的民间银行、金融押运和海关等民间机构和单位,有时也会引用GA标准。至于说军用的GJB标准,所对应的则是军用防弹衣、军用防弹头盔、防弹玻璃、涉及车辆、航空器或舰艇的防护装甲板等。
![]()
多款不同口径子弹
正因如此,在不少型号的军用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轮胎、轻型装甲车、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轻型舰艇的开发与测试过程中,对GJB标准的引用和加以参考,乃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过去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就包括对常见的7.62x39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7.62x51毫米全威力步枪弹、5.8x42.2毫米小口径步枪弹等不同口径子弹,以及不同材质弹头的防护要求。
![]()
中国陆军的“猛士”系列轻型装甲车
按照子弹的不同口径、尺寸、材质和所对应的威力等级,GJB系列标准将各类防弹器材的防护能力也列出了不同的级别。于是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在研发一款军用轮式装甲车时,其防弹轮胎和车体不同部位,均要分别采用不同防弹级别的材料制成。设计团队则要据此来考虑并大致确定整车重量和整车重量分配,进而确定要使用何等马力的发动机,才能让装甲车跑出设计值中要求的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和最大越野速度等
![]()
解放军佩戴的防弹头盔
在既要能确保车辆达到既定防护等级,还要让沉重的装甲车跑得生龙活虎的共同要求下,设计团队就要想到更多的事情,如要为这款发动机配备怎样的传动系统、确定为发动机配备容积为何的油箱、确定发动机所需的散热系统应具备怎样的散热效率,以及这款发动机将占据多少车内空间等等。可以说,光是与车辆动力系统有关的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就都与一枚小小的军用制式子弹的威力直接相关,更遑论构成这款装甲车的诸多其他领域的开发工作呢
![]()
子弹未能穿透防弹玻璃
而一旦国内研发并装备了一款“威力与此前所有的制式子弹均截然不同”的全新口径子弹,那其在带动GJB系列标准变化的同时,也势必将对各类具有防弹要求的军用重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如新口径子弹带动单兵枪械威力的提升,从而对防弹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所研发的装甲车已难以满足对新威胁的防护性。
![]()
包括装甲车等重装备的研发和制造都将受到影响
受此影响,无论是对既有装甲车的改进,还是开发新型号装甲车,其防弹轮胎、防弹玻璃和车身装甲等,必然会出现种种新变化。不排除因防护性要求的上升,而带动整车重量的提升,进而就需要对包括车辆动力系统在内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新的考虑和设计。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
小小的子弹也能引起巨大的影响
于是乎想象一下吧,一枚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新口径子弹的问世和列装,将会对多少装备领域和军兵种带来影响呢?这就是为什么要说,6.8毫米这一从未在解放军中出现过的全新口径子弹,可能会引发全军多种轻重装备的大换装,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小觑。很多值得我们期待的“好东西”,说不定就快要随之问世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