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数字化赋能教学 探索老年教育发展之路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教育已从边缘性的“兴趣活动”逐步上升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南通市老年大学音乐舞蹈系通过“新思想引领、新知识注入、新技术赋能”的“三新”实践,重塑了老年教育的形态与价值。

新思想:从“颐养康乐”到“赋能创造”

在音乐舞蹈系的实践中,新思想的引领尤为显著。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常被视为“被照顾对象”或“资源消耗者”,但如今,音乐舞蹈系成为了激发老年人生命活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课程设计从简单的教唱、教跳,转向鼓励老年人参与艺术创作、表达自我情感、展现时代风貌。许多老年人怀着年轻时的艺术梦想或未竟的兴趣投身学习,在合唱团中识谱演唱,在民族舞表演中探寻韵味,在创作实践中编写反映自身生活的歌词或舞蹈片段。

此外,音乐舞蹈社团还积极走出教室,走进社区、校园乃至专业剧场,与不同年龄层的人同台演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举办公益表演。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老年人的风采,更打破了年龄隔阂,促进了代际沟通与社会认同,成为连接不同年龄群体、传递正能量的纽带。

新知识:构建跨学科、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音乐舞蹈系的教学早已超越了单一技能传授,向着更加系统、深入和跨学科的方向发展。课程设置从初级到高级,甚至研修层次,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声乐技巧、器乐演奏、舞蹈基本功,更深入涉及乐理知识、音乐相关文化、舞蹈民族风格、作品背景分析等。例如,“模舞表演与舞台秀”“中国民族民间舞风格探究与实践”等课程,满足了老年人日益提升的求知欲和审美需求。

同时,音乐舞蹈系还注重跨界融合,将音乐、舞蹈与戏剧、文学、美术、养生保健等知识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体验,提升了老年人的综合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此外,课程还鼓励老年人将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融入艺术表达,通过歌词创作、简易编舞等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反映时代变迁。

新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教学

新技术的应用是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音乐舞蹈系通过线上教学与远程互动的形式,进行辅导、作业提交与点评,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年人因身体、交通等原因无法长期到课的问题。同时,引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各类App辅助学习,如节拍器、调音器、钢琴键盘模拟软件等,降低了学习门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和便利性。

此外,音乐舞蹈系还积极探索虚拟体验与数字创作,利用VR技术让老年人享受沉浸式的艺术体验,通过音频、视频编辑软件指导老年人尝试剪辑、制作演出视频合集,甚至创作简单的电子音乐或数字舞蹈动画。这些新技术手段不仅激发了老年人的创造力和成就感,更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

新挑战:加强师资培训,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

“三新”实践在音乐舞蹈系的融合应用,产生了多维度的积极改变。老年人通过系统性的音乐舞蹈学习,改善了身体机能、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教学模式从单向讲授变为互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内容从单一技能变为综合素养培养,教学时空从固定教室扩展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教师角色也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策划者和合作者。

音乐舞蹈系在“三新”方面的实践,为老年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老年人存在的“数字鸿沟”,需要通过耐心辅导和简化操作来解决;线上教学难以完全替代线下艺术体验的情感互动和细节指导;高层次专业化师资相对匮乏;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老有所创”,产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等。

未来,音乐舞蹈系将继续深化“三新”融合,加强师资培训,搭建更高水平的展示交流平台,鼓励基于老年人生活经验的原创艺术创作,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创造者和参与者。(南通市老年大学 蒋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6340文章数 560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