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公园里,60岁的王大爷边散步边和老友打趣:“你们还记得前几年朋友圈刷屏,说皮蛋有毒不能吃?我可没信,照吃不误!”曹阿姨接茬:“王大哥,你胆子真大,我一听能致癌都快扔了!”
正说着,远处刚做完体检的赵阿姨兴奋地挥手跑来:“医生看完我的报告都说,胆固醇真稳!”众人一阵羡慕。可赵阿姨压低声音神秘地补了一句:“其实,我早餐偶尔还喜欢来几块皮蛋拌豆腐。”
![]()
一块小小的皮蛋,承载着老一辈人的回忆,也承受了不少误解:色泽诱人却被贴着“重金属”、“不健康”的标签。但近年来,皮蛋的营养和健康价值重新被医学圈关注,有专家甚至提出,合理食用皮蛋,反倒有诸多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那么,皮蛋到底该吃还是忌口?那些“黑锅”又可信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皮蛋吃得对,身体究竟会有哪些神奇改变?尤其是第3个改善,很多人都没想过!
皮蛋到底能不能吃?权威揭秘真相
很多人对皮蛋心存疑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早年间流传的“重金属超标”“含铅”传闻。事实上,现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0、GB2762)中,对于皮蛋的重金属含量有严格规定,合格产品基本可以放心食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文指出,市场正规皮蛋中铅、汞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限值,偶尔食用并不会造成健康危害。
![]()
从营养学角度看,皮蛋由鸭蛋传统腌制转化而来,蛋白质含量依然丰富,氨基酸比例优良,每100克中蛋白质高达13.1克。同等重量下,热量控制在170千卡左右,脂肪含量适中,几乎不含糖分。
此外,皮蛋经过碱化发酵,提高了部分矿物元素如钙、铁的生物利用率,对中老年人骨骼和贫血预防都有一定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研究还发现,皮蛋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及生物碱,有辅助提升肠道环境、促进胆汁分泌的潜力。这也是不少老年人食用后腹胀少、消化好的缘由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地吃皮蛋,不仅无毒,反而能补充营养和调节新陈代谢。
![]()
坚持适量吃皮蛋,身体可能发生这5大改变
胆固醇管理更平稳
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队列研究显示,每日摄入1/2-1枚皮蛋人群,8周后总胆固醇平均下降5.7%,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提升2.3%。专家分析,皮蛋中存在的饱和脂肪和磷脂能够促进胆固醇代谢,稳定胆固醇水平,不会显著升高血脂。
肠道环境改善
皮蛋中的生物碱及可溶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皮蛋拌豆腐”更被誉为低脂、高蛋白、高纤维金牌搭档。中山大学营养科临床观察指出,有慢性便秘的老年人,坚持每周食用2-3次皮蛋相关菜肴,排便顺畅度提升约17.2%。
骨骼健康获益
经碱制加工后,皮蛋的钙、铁等矿物质相对更易被吸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每100克皮蛋的钙含量高达64毫克,铁7.2毫克。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及缺铁性贫血,有积极作用。很多人忽视了皮蛋在微量元素补充上的这一“隐藏价值”。
![]()
抗氧化水平提升
皮蛋的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硫化氨基酸(如蛋氨酸)与抗氧化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广州医科大学在体外实验数据证实,皮蛋中的活性肽可使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下降12.6%。这类抗衰老机制,也许正是身边许多老人皮肤紧致、少皱纹的秘诀之一。
肝脏负担减轻
食用皮蛋,还能“助肝解腻”。研究证实,鸭蛋自带的卵磷脂、蛋白酶等在皮蛋发酵过程保留良好,有助于脂类代谢、保护肝细胞。湖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观察200例脂肪肝患者,每周2-3次低盐皮蛋,联合蔬菜食用,肝功能指标如ALT、AST下降率达9.8%。
建议安全吃法,这5点必须注意
首选正规品牌,拒绝散装劣质
选择有国家QS标识和清晰生产信息的皮蛋,气味清晰,无杂味,无明显霉点。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散装蛋。
![]()
适量频率、不过量
推荐每周不超过3次、每次半个至一个为宜,搭配蔬菜、豆制品等低脂菜肴,提升营养互补,避免吃得单调或摄入过量钠盐。
搭配去腥宝宝食材
如用皮蛋拌豆腐、腌黄瓜、凉拌紫苏、番茄皮蛋汤,不仅口感佳,还能帮助减低胆固醇、提升蛋白质利用率,增强扫腻解腥效果。
特殊人群谨慎
儿童、孕妇、肝肾功能异常者、痛风及高血压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或避免食用,以免加重肝肾代谢负担、摄入额外嘌呤和钠元素。
![]()
储存妥善,防止变质
皮蛋应避光、密封、低温保存。剥壳后尽快食用,不建议与高油高脂食品同吃,以防引发消化不适和能量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