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地广人稀,基建设施落后,民众日常出行,多会选择轿车等小型交通工具,这使得俄人均汽车保有量在世界处于前列。按理说,只要中国车企与俄罗斯政府搞好关系,将汽车的质量做到极致,那么俄罗斯消费者喜欢、信任并最终依赖中国汽车将会轻而易举,然而现实给中国车企浇了一盆冷水。
观察者网援引俄卫星通讯社报道,据俄“机动车统计网”最新数据,今年1—10月,俄罗斯新乘用车的销量约100万辆,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成左右。其中中国汽车的销量为56.99万辆,同比下降27.3%。虽说中国汽车仍占据俄罗斯消费市场半壁江山,但受各种现实因素困扰,唯恐这一数据还将创下新低。
![]()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俄罗斯微妙的政治环境或不适合中国车企大幅扩张。
中国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表示,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消费者信心不足是导致汽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而中国车企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往往在俄罗斯仓库囤积了4—6个月的销量。
另外,俄罗斯经济表现不佳,老百姓为了节省开支,通常优先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二手车,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新车的销量空间,增加了新车去库存的时间,让新车不再成为市场的宠儿。然而这些因素,不一定被所有中国车企注意到。
![]()
其次,从微观层面分析,俄罗斯市场对中国车企并不“十分友好”。
崔东树提到,在最近一两年,普京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就业市场,为本土车企创造发展空间,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其中就包含备受争议的“汽车报废税法案”。根据该法案,俄罗斯车主在报废汽车时,应额外支付至少20%的特别费用。
结果就是原本该报废的汽车被再度延长寿命,消费者不得不暂时打消购买新车的计划。普京政府出台上述政策的初衷不难猜想,即通过额外行政手段,促使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本土建设生产链,加快俄罗斯的汽车工业转型,让俄罗斯从传统的汽车消费大国转变成汽车生产大国。
![]()
然而这只是普京政府的良好愿望罢了。
须知,俄罗斯的营商环境排名处于世界的末尾,中国车企担心投资到位,遭遇可怕的“杀猪盘”。再者,俄罗斯没收奔驰等外国车企在俄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示范效应,中国车企应不会为了区区销量,就让自己涉险进入一个“未知的市场”。
重要的一点:俄乌拉锯战似乎进入了末端,谁也不能保证俄罗斯不会重新“看向西方”。
![]()
鸡蛋应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普京不会将信任给到单一伙伴,哪怕这个伙伴曾经在自己最危难时帮过自己。也就是说,随着俄乌战争进入末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得到改观,其必然会吸引不同国家的车企进入俄罗斯市场,让外资互相竞争,而不是让中国车企“一家独大”。
不过这些在牛姐看来,都只能算作政治上的“小把戏”,俄罗斯虽作为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但两国之间到底存在着利益纠葛。试想一下,俄罗斯具备自主生产汽车的能力,还会继续从中国进口汽车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古皆然,中方不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置国家发展的大局于不顾。
![]()
总而言之,俄罗斯想要的中国给不了,普京政府计划打造创新型国家,就得首先改善营商环境,将国家的重心放到经济发展上,而不是在努力扩大地盘的同时,通过非常规方式,促使中国车企成为俄罗斯工业崛起的垫脚石,这种情况过去没有发生,现在以及未来也不会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