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得慌!美国人不敢出国旅游,嫌特朗普丢脸,海外全程抬不起头
你发现没,现在这年头出国玩,各国游客都揣着攻略和相机,唯独美国游客多带了一样东西,关于特朗普的“应答脚本”。
甭管是在爱尔兰都柏林的网约车里,还是西班牙乡村的小餐馆里,只要那口美式英语一飘出来,对方眼神立马就变了,十有八九会绕来绕去扯到政治上,核心问题就一个:“你咋看特朗普啊?”
这种专属的“见面拷问”,早就成了美国游客的旅行标配。
44岁的内容创作者劳伦·盖伊,今年跑了大半个地球,从加勒比海圣马丁岛的出租车里,到挪威北部的小型机场里,再到都柏林的街边商店里,只要别人一听出她是美国人,准会直愣愣抛来关于特朗普的问题。
最让她印象深的是在爱尔兰坐网约车那次。
她刚跟同行的美国朋友聊了两句家乡事,前排的司机师傅就从后视镜里瞥了她一眼,直截了当地问:“咱能聊聊政治不?”盖伊心里直打鼓,毕竟出门在外,谁知道陌生人跟自己是不是一个路子,她可是当初投票给哈里斯的“92%黑人女性群体”里的一员。
没等她多想,司机就开了口:“我是真搞不懂,你们咋能让那家伙再当总统啊?”要知道爱尔兰人说话向来不绕弯子,这话问得盖伊半天没接上话。
其实盖伊早有心理准备,之前在英国一家药店买药时,店员一听她的口音就叹了口气:“你们那位总统真是太让人遗憾了,能给你个拥抱不?”
作为非裔美国人,盖伊说她收到最多的反应,不是质问就是这种带着同情的安慰。
说句实在话,这种事儿真不是个别情况,几乎每个美国游客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
30岁的妮可·埃尔南德斯是拉斯维加斯的物理治疗师,今年还兼职写健康专栏,她跟英国丈夫去欧洲走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整整六周时间,被问了不下十几次特朗普的事。
妮可总结出一套规律:刚认识的人寒暄“你叫啥”“从哪来”,这俩问题刚答完,下一句准是“你投给特朗普了吗?”。
这种连珠炮似的提问,一开始让她特别不自在,后来慢慢也摸出点门道了。
咱就说,不同国家的人问法还不一样。
爱尔兰人、新西兰人属于“直球选手”,有啥问啥不藏着;欧洲人就委婉多了,你一说自己是美国人,对方先顿两秒,要么叹口气说“你们国家最近可真不太平啊”,要么就干笑两声等着,那意思明摆着“就等你主动聊了”。
立场不一样,遭遇更是天差地别。
特朗普的支持者安吉·罗奇是个退休牙医,来自田纳西州,今年跟着旅行团去瑞士玩。
在酒店吃早餐时,她跟一位新西兰来的游客聊得挺投缘,对方突然话锋一转:“特朗普最近咋样了?”罗奇没慌,笑着反问:“咋,你不喜欢他啊?”
没想到这话一出口,俩人反倒打开了话匣子。
那位新西兰游客是个牧场主,吐槽说特朗普搞的关税让他们家牛肉出口到美国的成本涨了不少。
罗奇虽然支持特朗普,但也觉得关税这事确实影响普通人生活,俩人就着这事聊了半天,居然越聊越投机。
![]()
罗奇说:“多数时候人家不是想吵架,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自己的难处。”
但妮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西班牙一个小村庄的早餐店,她刚跟服务员说自己是美国人,邻桌一个法国大叔立马皱起眉头,丢下一句“我最不喜欢美国人”,转头就跟她丈夫聊天,全程把她当空气。
妮可说,哪怕后来朝圣之路的体验能打满分,这事也让她膈应了好几天。
我跟你讲,游客在外头受的这些尴尬,顶多算冰山一角。
最新的旅游业数据才真叫戳心:2025年全球旅游业都在噌噌涨,唯独美国成了西方国家里唯一一个外国游客减少的国家。
有数据摆在那:今年7月,去美国的国际游客比去年同期少了3.1%,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下降了。
光前七个月,就少了300万外国游客,国际游客在美国的消费预计比去年少120亿美元。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都直接明说:“美国这是在往错路上走,再这么下去要出大问题。”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政策早给旅游业埋了雷。
特朗普政府搞的那套旅行禁令就不说了,签证政策更是一紧再紧,还动不动就加关税。
今年10月更过分,非免签国家的游客申请美国签证,得额外多交250美元的“签证诚信费”,这么一来总费用直接飙到442美元,差不多是3200块人民币了。
要知道这价钱有多离谱,咱跟别的国家比比就知道。
日本单次签证才142块人民币,申根国家签证也就747块,英国虽然贵点但也才1215块,美国这签证费直接成了全球最贵的之一。
就这价钱,谁还愿意费劲巴力去美国玩啊?
更让人没安全感的是海关的检查。
有外国游客啥错没犯,就因为长得像“非法移民”,直接被抓到萨尔瓦多的监狱里,连哥伦比亚总统都看不下去了,骂那地方是“集中营”。
今年第三季度,美国海关查游客电子设备的次数,比往年任何时候都多,有游客说手机被查了半个多小时,差点耽误登机。
旅行社早就闻到味了,提前做了防备。
“女孩漫游世界”旅行社每年要组织80次国际团,行前给游客的指南里写得明明白白:“不许聊政治”。
领队还得专门培训,就怕团里有人聊起这话题吵起来。
可问题是,外头的人又不知道这规矩,该尴尬还是得尴尬。
从另一个角度看,抱怨也没用,出门玩总不能因为这事儿就不去了。
罗奇就说得挺实在:“政治哪能拦得住我看世界的脚步?我才不因为这个不出国呢。”既然躲不过,不如想办法好好应对。
高端旅行社也在偷偷使劲。
EMBARKBeyond的旅行顾问约什·盖勒说,现在欧洲不少酒店的总经理,天天跟他保证“肯定让美国游客有安全感”。
为啥啊?还不是因为美国人消费力强,旅游业得靠这笔钱提振经济,谁也不想把财神爷往外推。
有些酒店甚至会主动给美国游客发当地攻略,见面就热情问候,就怕人家觉得受冷落。
要是真被问到不想聊的政治话题,礼仪专家也给支了招。
底特律礼仪学院的科瓦切维奇说,礼仪这东西,核心就是互相尊重,不想聊直接转话题不丢人。
比如笑着说:“这话题太容易吵起来,伤和气,咱聊点轻松的呗?你知道这附近哪家馆子好吃不?”
或者更简单点,装糊涂就行:“我对这方面不太懂,也不爱掺和。
对了,你听说没,这附近有个老教堂特别有名,你去过没?”顺嘴就把话题转到旅游、美食这些安全领域,对方一般也不会再追问了。
妮可自己也总结了经验:“出去之前就得把应对的话想好了,别等人家问住了才慌慌张张的。”
盖伊更是看得透彻,她早习惯了被问,也点透了关键:“世界上的人都在盯着美国呢,他们就是通过这些事在评判我们。”
说一千道一万,国家的政策从来都不是纸面上的空话,最后都会落到每个普通人身上。
美国游客在外头受的这些尴尬,说白了就是政策攒下的“口碑债”。
旅游业靠的是笑脸和信任,不是高墙和高价签证费。
好在普通人之间的交流还能架起桥,就算立场不一样,好好说话总比呛声强。
![]()
毕竟出门玩是为了开心,谁愿意带着一肚子火药味看风景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