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是胡莎莎,一个与奉贤滚灯相伴十八年的“六边战士”。这盏由十二根竹条编织的古灯,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器物本身。它是穿越千年的文明火种,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密码,更是我此生最珍贵的生命伙伴。
初遇滚灯,是在2008年首届滚灯艺术节的后台。当时我刚到奉贤,作为一名群文领域的新人,参与活动的筹备工作。当我目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思燕老师手中的滚灯时,瞬间感到无比震撼。就在那时,我心中默默立下誓言:“要成为这盏古灯的新一代传人。”
![]()
图说:胡莎莎在表演奉贤滚灯。
跟随徐老师学习的日子,既是技艺的磨砺,更是心性的修炼。滚灯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十二根竹条的交错需要精准的力学计算,舞蹈动作既要展现体育的刚劲,又要融合舞蹈的柔美。在不断地学习与接触过程中,相继创作了儿童滚灯舞蹈《嬉冬》、以海长城为背景的舞蹈《海塘古灯》,以及《滚灯人心愿》和《烟雨流金》等多个作品,这些作品均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
图说:胡莎莎在练功。
创作《滚灯人心愿》的过程,真的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传承”两个字的分量。这部作品聚焦在一对传承人夫妇身上,灵感其实来自徐老师和他爱人的真实故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滚灯,不断推动这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后来,这个作品受邀参加央视非遗公开课栏目的录制,还参与了全国非遗舞蹈展演、首届新疆民间艺术节等多项大型活动,受到全国人民喜爱。
![]()
图说:宣传推介奉贤滚灯。
或许这就是文明的力量。当奉贤滚灯从江南巷陌走向世界舞台,在德国柏林、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街头展演,在进博会“世界客厅”的聚光灯下熠熠生辉,我深深体会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代代传承人共同努力,将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之网编织。未来,我将继续不懈努力,让手中的滚灯走近更多观众,让贤美文化深深浸润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把中国智慧传递到全世界。
原标题:《苦心孤诣,要做“古灯”新传人 | 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
栏目编辑:解敏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曹博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