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曲阳县灵山镇一带的黄土之下,埋藏着一个千年前的瓷器王国——定窑遗址。这里看似普通的村庄,却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诞生地,曾经烧制出让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精品白瓷。
![]()
定窑遗址
定窑从唐代开始创烧,历经五代、北宋与金的繁荣,最终在元代衰落,烧瓷历史长达六七百年。
在宋代,定窑位居五大名窑之首,成为中国北方最著名的白瓷窑场。
01、
定窑工匠们创造了中国古代制瓷史上的多项技术突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覆烧法和“火照术”。
覆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产量,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造成口沿无釉的“芒口”现象。
![]()
定窑印花云龙纹盘:宋定窑印花云龙纹盘,敞口,口沿无釉,即 “芒口”,这是覆烧工艺的特征
为弥补这一缺陷,工匠们常在芒口处镶上金、银、铜质的扣,这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金装定器”。
![]()
定窑白釉划花盘:北宋定窑白釉划花盘,口沿处无釉,形成芒口,为了美观,口沿镶有铜边
定瓷的胎薄质细,釉色洁白,轻轻敲击会发出清越的声音。
02、
曲阳地处太行山东麓,盛产优质高岭土,同时拥有长石、石英等制釉原料,为高质量瓷器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定窑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不仅烧制民间日用瓷器,更承担起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重任。
![]()
定窑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
“尚食局”、“尚药局”等刻款瓷器残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定窑的官窑属性。
![]()
“尚食局” 铭印花摩羯纹标本,残片上可见清晰的印花纹饰和 “尚食局” 刻款
![]()
白釉 “尚药局” 款刻花龙纹盖盒:出土于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盒盖与盒身的口沿处分别刻楷书 “尚药局” 三字
宋真宗景德四年,诏令将部分定窑瓷器估价出卖;北宋末年,定窑仍为尚食局生产贡御瓷。
这些历史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勾勒出定窑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03、
定窑虽以白瓷闻名,但其釉色品种丰富多彩。除了白定,还有黑定、紫定和绿定等品种。
黑定釉色漆黑光亮,紫定实为酱黑色釉,绿定则翠色可人。
![]()
黑定花口匜:敞口微撇,呈六瓣莲花状,斜腹内收,浅圈足,釉色如墨似漆,浓郁深沉
![]()
定窑酱釉盖碗:紫定实为酱黑色釉,此盖碗釉色如熟透的红柿子,是紫定的典型器物
![]()
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枕面剔荷叶及盛开荷花,一只鸭悠游于荷花丛中,全器施翠绿釉,颜色清新淡雅
定窑的装饰技法同样丰富多样,包括刻花、划花、印花、剔花和金彩描花等。
![]()
定窑剔花瓷器: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枕面为两朵莲花,剔去花纹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
早期刻花构图简洁,以重莲瓣纹为主;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
早期定窑重莲瓣纹刻花瓷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盖罐
![]()
北宋中晚期定窑精美刻花瓷器: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04、
元以后,定窑不仅烧制技艺失传,连窑址所在地也湮没无考。直到上世纪20年代,叶麟趾先生才在曲阳县涧磁村重新发现了定窑遗址。
1988年,定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22年12月29日,定窑遗址相继入选 《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和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目前,《涧磁村定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5年)》已正式公布,为定窑遗址的保护利用开启了新篇章。
定窑遗址公园里,那些曾经的窑炉和作坊静默站立,向世人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
![]()
在这里,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那是定窑瓷器碰撞的清脆之声,穿越千年,依然悦耳动听。
(本文参考权威考古资料,确保信息准确,但为了让内容更生动,部分表述做了通俗化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