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们是被忽悠到圭峰山的。当树叶被秋风摇红之时,一打开手机,就有许多圭峰山的视频,漫山红叶看得人眼馋,我们也就决定动身前往。
![]()
本以为圭峰山是从环山路上去。一导航,弹出的是山南的佛堂村。行至佛堂村村委会,站在路边一看,河滩站了不少人,有些是准备上山的,有些是已经下山的,还有些是坐在河滩嬉戏的,好不热闹。
过了河,直接开始攀登圭峰山。
这种野山,没有修好的步道,很难走。刚开始的几个弯把有些不常爬山的人给唬住了,他们转了几个弯道就返回了。他们觉得,爬山不如在河滩玩有意思。
![]()
硬着头皮上山的要么是真正的爬山爱好者,要么是想看风景的,要么是想借此锻炼一下身体的。反正一句话,没有足够的热爱,爬不完这种山。
虽然越往上,眼界越宽,看到的越美,但是脚下的路太难走。有些地方坑洼不平,踏上去脚心难受;有些地方塘土很厚,一踩进去,鞋面立马扑满灰。那些穿着皮鞋爬山的,鞋面已经被土灰占领,估计回家收拾得费老大劲。
我们本是来看红叶的,而眼前却是叶落枝秃的景象。莫说烈焰般的红色,就连金黄与赭褐色的叶子也所剩无几,真是乘兴而来,扑了个空。
![]()
这时我才想起,秋风扫落叶时犹如迅雷,往往不及掩耳。秋风一过,一夜之间满树红叶就剩枝桠了,所以看红叶一定要趁早。看到视频的时候,叶子已经红了,等到我们有空的时候 ,红叶早就变色了,也离开枝头了。
看红叶,时间把握很重要:早了没红透,观赏性不强;迟了红过了,没啥可看。
已经来了,没有红叶,爬爬山也是很好的。我们就一口气爬到给养台。这是一个山间小平台,是圭峰山上唯一有吃有喝的地方。
![]()
平台不大,被商家收拾的还有点样子,一侧凉棚上挂了一个条幅,上书“小隐于野”,这调调和大秦岭这个隐居之地倒是比较对味。只是此刻,凉棚下满是歇脚的爬客,吃着方便面的、凉皮的,啃着苹果的,倒不像“隐”,更像一场山野间的热闹聚会。
也许爬山爬饿了,吃的人好像很享受,看的人也发眼馋,悄悄从背包里掏出准备好的水果零食。
在这里休息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户外团队,他们是有组织的。提前下来的人在地上铺了一张地垫,把背包往旁边一扔,扯着嗓子喊后面的队友:“快点,下山晚了该堵车了!”领头的蹲在地上拿出名单数人数,嗓门亮得很。
![]()
他们下山了,我也离开了,我们还没有爬到山顶上呢,红叶没看上,总不能连山顶的风都没有吹过吧?
从小平台往上,路更陡了,碎石子踩得脚下沙沙响,偶尔要抓着旁边的树枝借力,喘着粗气挪了四五十分钟,终于踏上圭峰山顶。
在山顶,遥望关中大地,感觉很好,就是那种离尘世很近又很远的样子。
![]()
山顶的风很凉,望了会儿远处的山影,便转身下山。没走多远,就见前面一对中年夫妻相互搀扶着,走得磕磕绊绊,看样子该是没有爬山经验,八成也是被视频忽悠来的。
丈夫喘着粗气,苦着脸对妻子说:“老婆,我真不行了,这皮鞋太折磨人了。你先下山到河边等我吧。”妻子虽然自己也步履蹒跚,却紧紧攥住他的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道:“那哪儿成?把你丢下,我岂不成了‘不义之人’?咱俩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番带着侠义江湖气的对话,引得周围疲惫的旅人都会心一笑,山路的艰辛仿佛也因此冲淡了几分。
这山路上,倒是啥人都有,有没走几步就打退堂鼓的,有穿着皮鞋硬撑的,有像这对夫妻似的互相拉一把的。爬一次山,把日子里的种种模样看了个遍。
下山途中,遇到的大部分都是残兵败将。
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不对,正确的说法是上山不易下山更难。上山费力,下山费腿,尤其胫骨。每走一步,胫骨像被细针扎,膝盖打颤时只能抓着旁边的荆条,手心被刺出红印周身都难受。
难受了就想歇,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敢歇,一歇就更走不动了。
终于下到山底了,看见河流了,我长出一口气,圭峰山看红叶,看的是登山众生相,看的是人间情。
![]()
爬圭峰山的创伤并没有随着下山而结束。第二天晚上洗脚时,我发现两只脚的大拇指全是黑的,像有什么淤在那里。一开始,挺紧张的,后来一想,准是下山时硌的。
爬过秦岭诸多山峰,却是在这座未睹红叶的圭峰山,留下了两只黑青的脚趾作为独特的纪念。这次“被忽悠”的旅程,虽未得见期待中的绚烂,却让我窥见了攀爬者的百态与相濡以沫的温情。山上的红叶会凋零,但这份流淌于崎岖山路间的人间烟火气,或许才是更恒久的风景。
(文/山林之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