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守兵:保险企业史“三部曲”价值

0
分享至

 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记录者——赵守兵。他以笔为镜,映照出行业跌宕起伏的成长轨迹;以史为纲,构建起企业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在担任《保险文化》杂志编辑部主任期间,他创作了《解密友邦》《平安保险传奇》,并于2007年相继问世;服务阳光保险期间,又于2010年推出《阳光基业》。这三部作品,被业内誉为“中国保险企业史三部曲”,开创了中国保险企业史研究的先河,其深度、广度和高度值得研究。

  创作缘起:时代呼唤与个人使命的共鸣

  21世纪初的中国保险业,正处在高速发展与深刻变革的交汇点。外资巨头抢滩登陆,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市场竞争风起云涌。然而,与行业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系统记录保险企业发展历程的著作几乎为零。

  赵守兵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空白:“一个行业如果缺乏对自己历史的系统梳理,就难以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保险企业需要自己的企业发展史,需要为后来者留下可资借鉴的经验。”

  2005年,在《保险文化》杂志工作的赵守兵,开始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企业史记录来提升行业的文化自觉。尽管友邦保险公开的资料少之又少,但是他还是首先选择了友邦保险作为首个研究对象,做难而正确的事,回首看来,他颇具战略眼光。友邦保险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现代保险启蒙史,因此创作《解密友邦》一书,就具有了填补保险历史空白的开创性意义。

  1987年刚参加工作时,赵守兵就有幸阅读了同乡张宏森大学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阳光与蛇》,这使他暗自发力,开始创作文学作品。在市文化局工作期间,他开始陆续发表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为他未来的创作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1994年赵守兵入职市电视台,从事摄影编导工作,2003年入职深圳《保险文化》杂志。多年的记者生涯和职业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人脉和洞察力,养成了严谨求证的工作习惯,为他创作保险企业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在他看来,保险企业史的创作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要通过史学家的眼光、文学家的笔触、哲学家的思考,构建起有血有肉的企业发展叙事。

  在历史的迷雾中探寻真相

  企业史创作的最大难点在于史料的搜集与甄别。在《解密友邦》的创作过程中,赵守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友邦保险的历史跨越80多年,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资料分散且不完整。即便是中国大陆,当时网上的资料也少之又少。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史料,以及对多位友邦员工的深度访谈,如友邦保险深圳分公司原总经理鲍可维、郑国成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守兵通过对友邦创始人史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例如,史带在二战期间如何通过保险业务支持中国抗战等等。这些史料的发掘,不仅丰富了著作内容,更为中国现代保险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平安保险传奇》的创作中,赵守兵面临着更大挑战。平安保险作为中国保险业的标杆企业,其发展历程极为复杂,涉及战略、管理、文化等多个维度。为此,他创新性地采用了“企业生命史”的研究方法,将平安的发展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通过大量一手访谈和档案研究,还原了平安从蛇口走向世界的完整历程。

  在创作过程中,赵守兵先后采访了平安保险原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韩耀根、“公关小姐”梁泓漪等等数十位老员工,累计访谈时长超过300小时。为了避免访谈流于表面,他以时空回溯法,引导受访者回到历史现场,还原决策时的真实情境,展现了高超的访谈技巧。通过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使得历史更加立体和真实。作为一名老平安,韩耀根热情地评价道:“守兵不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

  《阳光基业》的创作,标志着赵守兵企业史研究方法的成熟。阳光保险创业于2004年,成立于2005年,创作开始时该公司成立才四年。若要高质量完成一个创业和发展时间都很短暂的公司,难度之大,不只是令人望而却步,而是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如此,创作的难度陡然增加。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他花费四个多月的时间阅读了近百本中外企业史的传记、保险理论专著以及公司内部公开的全部资料,反复研究分析,解读其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理论逻辑。这些扎扎实实的功课,使得《阳光基业》从单纯的事实记录,上升到了理论建构的高度。

  “三部曲”的影响和价值

  赵守兵的保险企业史三部曲的出版后,在保险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解密友邦》迅速成为畅销书,荣登“当当网”等图书销售排名榜单。《平安保险传奇》出版后,平安保险总部立即采购数千本,总部员工人手一本。

  首先,“保险企业史三部曲”提升了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通过生动讲述保险企业的发展故事,赵守兵让公众看到了保险业背后的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解密友邦》让读者了解到保险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平安保险传奇》展现了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阳光基业》则记录了一家新兴企业的快速成长。这些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保险行业的刻板印象。

  其次,“三部曲”为行业内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多家保险公司将这三本书列为管理团队的必读书目,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会。太平保险一位高管坦言:“通过研读这些企业史,我们避免了很多弯路,学到了真正适用的管理经验。”

  在学术界,“三部曲”开创了企业史研究的新领域。多所高校的商学院和保险学院将这三本书作为教学参考书,用于案例教学。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赵守兵的工作激励了更多学者投身企业史研究。在他之后,陆续有学者开展了对平安、泰康等保险企业的历史研究,形成了保险企业史研究的小高潮。华泰保险、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乃至江泰保险经纪等比阳光保险资历更老的公司,纷纷开始研究自己的成长史。

  经济史领域的何平教授指出:“赵守兵的独特贡献在于,他证明了企业史研究可以同时具备学术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这为学术研究的大众传播提供了重要借鉴。”

  为新时代保险业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面临着深刻转型,利率下行、科技冲击、监管变革等多重因素交织,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调整期。在这一背景下,重温三部曲中记录的企业转型经验,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首先,“三部曲”为其他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传承方面提供了宝贵启示。如果通读“三部曲”,就可以对比三家企业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发展路径,这些启示对当前企业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何让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部曲中的案例给出了具体答案。

  其次,“三部曲”的重要现实意义还在于对企业家精神的记录和传承。通过对三家企业创始人的深入描写,赵守兵生动展现了保险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责任担当。这些鲜活的企业家形象,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企业家精神的礼赞,激励着新一代创业者勇敢追梦。

  一位资深行业观察家指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赵守兵记录的这些企业转型案例,为我们理解当下的行业变革提供了重要视角。”,的确如此,“三部曲”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尤为显著。通过深入分析三家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赵守兵提炼出了许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智慧。这些管理智慧的总结,不仅适用于保险行业,也对其他行业的企业具有参考价值。

  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重读赵守兵的“三部曲”,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史研究的价值。它帮助我们理解企业成长的逻辑,把握行业发展的规律,在历史的智慧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正如赵守兵在《阳光基业》创作笔记中所写:“记录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创造历史。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过去如何成为现在,我们就能更有智慧地塑造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消费日报 incentive-icons
消费日报
立足消费领域 依托轻工行业
11921文章数 489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