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武缘回来了,不是为徒弟讨公道,而是为了直播间卖货。
消失一周后,这位自称“通背拳传人”的网红终于露面,嘴上说着“深刻反思”“坚决抵制暴力”,眼睛却盯着后台的订单数据。
道歉说得冠冕堂皇,可网友问“你当初为何鼓吹扇耳光比赛?”“你徒弟被打休克你躲哪去了?”,他一个字不答,转头就吆喝起“疏通筋骨、活血化瘀”的“武林神药”。
这哪是悔过?这是危机公关的标准流程:先装死,再洗白,最后带货照旧。
![]()
事情闹大前,鸽武缘可是把“扇耳光大赛”当流量密码。
他高调宣称要让弟子赵鸿刚通过这场美国暴力赛事“向世界展示中华通背拳”,言之凿凿,仿佛即将开启武术新纪元。结果呢?徒弟上台三秒被一巴掌扇晕,全场哗然。
鸽武缘瞬间变脸,改口说“一个人不能代表通背拳”,还把锅甩给“赛事本身违背和平价值观”,早干嘛去了?赛前吹得天花乱坠,赛后装什么清高?
![]()
更讽刺的是,他一边划清界限,一边在直播间继续消费这场闹剧。
弹幕刷满“扇耳光”“KO”“师父怎么不上?”主播视若无睹,照常推销99元一瓶的“秘制跌打膏”。观众越骂,流量越高;争议越大,转化越好。在他眼里,徒弟的尊严、武术的体面、青少年的价值观,都不如一场爆单来得实在。
鸽武缘的套路,不过是新时代的“天桥把式”。过去江湖术士在庙会耍拳卖药,靠的是“胸口碎大石”“空手劈砖头”;今天他在短视频里拍“内功震水杯”“隔空打人”,卖的是“祖传筋骨贴”。
形式变了,内核没变:用表演冒充实战,用玄学包装生意,用民族情绪收割韭菜。
而最悲哀的,是还有大批人信。有大爷坚信“80岁老太太KO泰森”,有家长让孩子模仿“气功发功”,更有年轻人把鸽武缘当精神导师,交钱拜师,盼着一夜成为“武林高手”。
![]()
这不是民智未开,是短视频算法精准投喂下的集体降智,平台不在乎真假,只在乎你是否停留;网红不在乎传承,只在乎你是否下单。
搏击圈早看透了这套把戏:真正的武术家在健身房打磨技术,在擂台验证实力;而“鸽武缘们”只在镜头前比划,专挑老人小孩当陪练,从不敢真打职业选手。他们不怕被质疑,就怕没流量;不怕被KO,就怕断货。
如今,鸽武缘嘴上喊着“远离暴力”,实则从未远离算计。他道歉,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民意汹涌影响变现;他切割,不是出于对武术的敬畏,而是怕被平台限流。只要还能带货,明天他就能编出“太极养生赛”“八卦掌挑战赛”,反正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
传统武术本不该是这样。它曾是保家卫国的技艺,是修身养性的哲学,是“止戈为武”的智慧。
可如今,却被一些人变成表演道具、敛财工具、流量燃料。鸽武缘们毁掉的不只是通背拳的名声,更是公众对传统文化最后一点信任。
别再让“武林大师”变成“带货小丑”。真正的传承,不在直播间,而在汗水里;不在话术中,而在骨气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