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一则报道近日引发广泛关注,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鲁军勇证实,福建舰电磁弹射器已完成多型舰载机一次性零故障弹射。这一突破不仅验证了弹射系统与航母动力、舰载机的完美适配,更在全球航母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电磁弹射领域的后发者,中国已在实际应用层面实现对美国的超越。
![]()
电磁弹射器取代蒸汽弹射是航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蒸汽弹射器综合效率仅5%,而电磁弹射器自身能量利用率可达60%,综合效率提升至15%。其优势远不止于此,实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让可靠性大幅提升,维修需求显著降低,操作人数较蒸汽弹射器减少30%。
电磁弹射在弹射过程的超级平稳性,比较柔和的加速度,可以延长舰载机的使用寿命,模块化设计则让电磁弹射器的布置更灵活,可适配不同吨位舰船,让4万多吨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也能配备电磁弹射器。这些特性让电磁弹射器成为各国航母的核心追求,而美国福特号曾被寄予厚望成为首个吃螃蟹的标杆。
![]()
现实却与美军预期相去甚远。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自测试以来,在可靠性、电能转换、储能装置等多个核心环节暴露缺陷。最关键的是,这艘号称全球最先进的核航母,至今无法用电磁弹射器放飞F-35C隐身舰载机,沦为国际舆论热议的焦点。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19至2020年间,福特号的11次试航进行了3975次弹射,平均无故障周期仅181次,远低于4166次的设计标准。第8次试航时,两部弹射器接连故障,导致航母三天无法正常作业,先进装备沦为摆设。
![]()
福建舰的表现则形成鲜明对比。其电磁弹射器同样由能量存储、调节、转换等单元构成,却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兼容歼-15T、歼-35、空警-600等多型舰载机,更创下零故障弹射纪录。
作战效能层面,电磁弹射让福建舰作战准备时间指数级缩短,舰载机作战半径成倍增加,日均出动率可达270至300架次,远超美国福特号实际表现。更令人瞩目的是,福建舰以常规动力搭载电磁弹射系统,打破了美军“只有核动力才能支撑电磁弹射”的固有认知。
![]()
福建舰这一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密码,藏在中压直流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美国福特号采用的中压交流体制,虽技术成熟、研制风险低,但受供电频率限制,功率密度提升困难,体积重量偏大,发电机组并联条件苛刻。而我国研发的中压直流体制,突破了频率限制,降低了原动机调速要求,大幅提升功率密度与并车速度,尤其适配功率需求高、电源类型复杂的舰船。
这套由马伟明团队攻克的世界首个大容量中压直流系统,在功率密度、效率、稳定性等方面全面超越美英同类产品,为电磁弹射器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力支撑。
![]()
马伟明院士在2017年说的那句“领先就领先美国”,如今已得到充分印证。从十年攻关破解交直流发电“固有振荡”难题,到创立电力集成理论,再到攻克中压直流系统关键瓶颈,中国科研团队用近千次试验、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实现了舰船动力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福建舰的成功,本质上是自主创新战略的胜利,是不盲目跟随、坚持技术自立的成果。
在全球航母技术竞争中,福建舰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的国家,更证明了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唯有自主研发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
当美国福特号航母深陷技术困境、美国海军面临“回不去蒸汽弹射,攻不破电磁瓶颈”的两难时,我国航母福建舰的稳健推进,彰显了中国军工的扎实功底与战略远见。这不是偶然的技术爆发,而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守护和平发展的实力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